火范文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Guó

【源】 ①夏禹之御者国哀,见《路史》(60,62)。当为国姓之始。②系自姜姓。春秋时国氏为齐之卿族,且世为上卿,子孙沿其氏(21,60)。一说,齐太公之后有国共伯,天子命相齐为国氏(6,9,12)。③系自姬姓。春秋时郑穆公之子发,字子国,子孙以王父字为氏(6,9,12,17,60)。④春秋时卫公族亦有国氏(60)。⑤古朝鲜半岛上百济国大臣八姓中有国氏(9,11,17,60)。⑥清满洲八旗姓郭罗氏后改为国氏(160)。今满族姓(344)。⑦新疆锡伯族郭罗罗氏,汉姓为国(201)。⑧彝(129)、蒙古(344)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望】 下邳(17,418)。【布】 分布很广。尤以山东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国姓人口63%。【人】 国佐,春秋时齐大夫(17,21)。国渊,三国时魏盖人,魏武时官司空椽,累迁太仆(6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分布较广: 今北京,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景县,山东之鱼台、平度、昌乐、平邑、龙口,辽宁之清原、建平,内蒙古之乌海,山西之太原,贵州之江口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锡铂族、傈僳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 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,归 “入声” 部。其源不一: ① 《姓氏考略》 注引 《路史》 云: “禹之御有国哀。” 当为国姓之始。②或出自姬姓,郑樵注云: “国氏,姬姓,郑穆公之子公子发字子国,其后以王父字为氏。” ③或出自姜姓。郑樵又云: “齐有国氏,姜姓。其先共伯,齐之公族也。” ④ 《姓氏考略》 云: “卫亦有国氏。”卫乃康叔封国,故此亦当系出姬姓。⑤又,为百济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注云: “百济大臣八姓有国氏。” ⑥锡伯族之国姓,由果洛罗氏所改,盖取其首音谐“” 而为单姓。

春秋齐有国佐; 汉代有国由,长安人; 三国魏有国渊; 金代有国用安,淄川人; 明代有国璧; 清代有国涵,任寿光县训寻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罕父

    读音:hǎn fǔ【综】 孔子弟子有罕父黑,见《史记》。赵世家有罕父祺(17,21,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《史记》孔子弟子有罕父黑;又,《赵世家》有罕父祺。”未

  • 读音:Sū【源】 ①颛顼帝裔孙吴回为帝喾火正,生陆终,陆终生��为昆吾,封于苏,即有苏氏(故城在今河南温县西南),至周武王,用苏忿生为司寇,邑于苏,子孙因以为氏(9,11,

  • 梅訛

    读音:Méi’é【源】 西夏人姓(13)。【变】 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美赫〕(24,63)。【人】 梅讹宇文,西夏时武节大夫(13,24,62)。

  • 读音:Xiè/Shieh, Sye【综】 台湾土著姓。清道光六年,淡水厅下南庄(今苗栗南庄乡)土著赛夏族加拉国翁氏,意译为蟹,遂改为蟹氏(65,385)。

  • 烏克遜

    读音:Wūkèxùn金代女真族姓氏。乃金女真白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大定中有乌克逊·鄂屯,世袭明安。”未详其他。

  • 普化

    读音:Pǔhuà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觿》 收载,其注称:“《新元史·卷二一七》有普化·帖木儿。”未详其他。(按: 疑此当为蒙古族姓氏。)

  • 傅余

    读音:fù yú傅说既为相,有留居傅岩者,因谓之傅余氏。(见《英贤传》)

  • 黑克勒

    读音:Hēikèlè【综】 清正白旗满洲闲散柏绍之妻为黑克勒氏(260)。

  • 孔格里

    读音:Kǒnggélǐ【综】 锡伯族姓。汉姓为孔,新疆巩留有此姓。

  • 莫囂

    读音:Mòxiāo【源】莫嚣,春秋时楚国官名,楚公族之后,以官为氏,见《姓源》(17,62)。 【变】或即莫敖(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《中国姓氏集》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 亦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