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祝
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9,12)。周官太祝之后,见《姓源》(17,62)。《姓谱》云:古者择先圣之后,有光烈而能知山川之号,高祖之主,肃恭明神者,以为太祝。故后世以官为氏(7,60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据《姓谱》注云: “古者,择先圣之后有光烈而能知山川之号、高祖之主、肃恭明神者以为太祝,故后世以官为氏。”
或作“泰祝”。
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9,12)。周官太祝之后,见《姓源》(17,62)。《姓谱》云:古者择先圣之后,有光烈而能知山川之号,高祖之主,肃恭明神者,以为太祝。故后世以官为氏(7,60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据《姓谱》注云: “古者,择先圣之后有光烈而能知山川之号、高祖之主、肃恭明神者以为太祝,故后世以官为氏。”
或作“泰祝”。
读音:táng guā【源】 金时女真人姓。唐括,女真部落,又译唐古、唐适、同古等,世与金皇室完颜部通婚,以帅水(今呼兰河北支通肯河与双阳河)为居住中心(397),以部为氏(17,21,57,60,7
读音:Liáo【源】 ①系自子姓。宋微子之后有辽氏,见《路史》(8,60,62)。亦见《姓苑》(7,12,15,17)。②三国时魏有后将军牛金,时有牛与马共天下之谶,司马懿忌金,酖之。子孙为避司马氏之
读音:Wúdīngkè【综】 赫哲族姓,又作〔吴昧〕,汉姓为吴(186,187)。赫哲族姓氏。或译作“倭肯”,河名,松花江支流经勃利县境。居于此者以为“哈拉” (姓),后或取其哈拉之首音,谐以
读音:Pānyē【源】彝族姓(375)。
读音:Nǔhèlǐ【综】 清正白旗满洲马甲得喜纳之妻为努赫理氏(260)。
读音:Shígǔruò【源】 金时女真人之姓(71)。【变】 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舒古苏〕(24,63)。【望】 金源(71)。
读音:Níjiā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凡三派,出乌尔锡河、沈阳、杏山等地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 后改为尼氏(18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散处沈阳、乌尔锡河等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
读音:yuè zhí jí鲜卑姓。(见《西秦录》)《后秦录》有北梁州刺史平襄公越质诘归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代北三字姓》)
读音:Lǎoyáng【源】 《春秋释例》:周大夫老阳子修黄老术(9,11,17)。老阳子之后有老阳氏(7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《中国姓氏集》收载;《姓氏词典》引《古今姓氏书辨
读音:hè lóu与“贺娄”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