局
【源】 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【布】 天津塘沽(62)、山东新泰(359)、台湾高雄、台北(64,68,261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黄骅、山西之左云、云南之泸水等地有分布。汉族、白族姓氏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有载; 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
明代有局天祚,南充知县。
【源】 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【布】 天津塘沽(62)、山东新泰(359)、台湾高雄、台北(64,68,261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黄骅、山西之左云、云南之泸水等地有分布。汉族、白族姓氏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有载; 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
明代有局天祚,南充知县。
读音:Báilóng《姓氏词典》 据 《简明中国通史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源于远古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,系出庖牺氏。”
读音:fǔ shuǎng【源】 春秋时宋大夫甫爽文叔之后,见《世本》(4,7,12,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 《世本》宋大夫甫爽之后。”
读音:Yīn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古文‘阴’字。《路史》: ‘阴康氏后有氏’。一作‘霒’。”
读音:Suǒbǐ【综】 彝族姓。属勒尔家支(375)。
读音:Zēng曾姓主要是以国名为姓氏,出自姒姓。夏王少康封少子曲烈于鄫,建立鄫国。后国灭,子孙后代遂用原国名“鄫”为氏,后去邑(阝)旁为曾,表示离开故城。曾姓最初发源于今山东苍山西北一带。西汉
读音:wù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24)及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【布】 台湾台北有此姓(68,261)。【人】 悟明极,汉时人,见《印薮》(15,21,24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,
读音:Xìzhōu【源】 春秋时晋郄豹(即郤豹)之孙为郄州,因以为氏,见《世本》(4,12)。一说,晋大夫食邑,其后以邑为氏,见《姓源》(17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其注引
读音:hè lán鲜卑族之居贺兰山者,以山为氏。(见《太平寰宇记》)贺兰祥,其先与魏俱起,有纥伏者为贺兰莫何弗,因以为氏。(见《周书·贺兰祥传》)▲〈唐〉贺兰进明,肃宗时官河南节度使。〈宋〉贺兰栖真,
读音:Yīngchéng【源】 春秋时晋英成喜子之后有英成氏,见《姓源》(9,17)。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解》 收载;《中国姓氏大全》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
读音:Lièyù【源】 春秋时郑穆公时列御寇之后(6,7)。 【它】宋邓名世、清张澍均认为列御非复姓(7,26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郑穆公时列御寇,著书。” 《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