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zhōu

【源】 ①州,周邑(故城在今河南沁阳东南40里),后属晋,食采于此邑者以邑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6,11,17)。一说,其故城在怀州武陟县,即今河南武陟(12,21)。②系自姜姓。周武王封淳于公,其国在州(故城在今山东安丘东北之淳于城),为一小国,亦称州公,其后有州氏(1,7,11,17)。③系自偃姓。州,春秋偃姓国(故城在今湖北监利东之州陵城),近楚,后灭于楚,其后以国为氏(17)。【望】 武陵(17,418)。【布】 辽宁沈阳、四川成都(91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州绰,春秋时晋大夫(17,21)。州泰,三国时南阳人,魏国征虏将军,假节都督江南诸军事(62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辽宁之沈阳、四川之成都有分布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。其源不一:①郑樵注引 《风俗通》 云: “晋有州绰、州宾,其先食采于州,因以为氏。” “”,原为周畿内邑,后属晋,为栾豹采邑。故址在今河南沁阳县东南八十里。或以邑为氏,系出姬姓。② 《姓氏考略》 注云: “淳于公谓之州公,其后亦为氏。”“”,古国名。或称: 炎帝神农氏,其后有州、甫、甘、许、戏、露、齐、纪、怡、向、申、吕,皆姜姓之后,并为诸侯,或分掌四岳。淳于,州都,即今山东安丘县东北之淳于城,后为杞所灭,或以国为氏,系出姜姓。

汉代有州辅; 三国时魏有州泰; 南朝宋有州韶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yì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东夷牟奴国之帅姓逸(60,61)。牟奴国即牟子国,为祝融之后,在今山东蓬莱东南(62)。【布】 北京、辽宁、沈阳等地均有此姓(91)。【人】 逸芝惟,晋时牟

  • 烏密

    读音:Wūmì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察哈尔(23,63)。【变】 清蒙古正黄旗中有乌弥氏(61,259)、伍弥氏(61,72),〔乌弥〕、〔伍弥〕等似均为乌密之异译。【人】 乌密巴赖都尔莽鼐,清蒙

  • 读音:Jù/Jiuh,Jyu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台湾台中、南投等地均有此姓(68,261)。

  • 楚邱

    读音:Chǔqiū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《新序》:楚邱先生,孟尝君时人。” 以地为氏,《姓氏考略》 作 “楚丘”。详见“楚丘”条。

  • 强梁

    读音:qiáng liáng【源】①春秋时卫大夫将军文子之孙名强梁,因氏(6,17,62)。②系自姬姓。春秋时郑伯支庶有强梁氏(8,17)。③秦大夫强梁皋之后(17,62)。 【变】一作彊梁。《姓氏词

  • 蔣丘

    读音:Jiǎngqiū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中国姓氏汇编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杜爾塔爾

    读音:Dùěrtǎěr达斡尔族姓氏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达斡尔族》援引《瑷珲县志》收载,未详其他。

  • 常儀

    读音:Chángyí【源】 相传黄帝之臣常仪之后(91)。或常仪占月之后(60,62)。【人】 常仪靡,春秋鲁昭公时人(26)。历史上罕见之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出常仪占月者之后。

  • 读音:Hé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金史》收载。其注称: “金有劾孙。”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yōng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周文王第十三子雍伯之后有邕氏、雕氏(8,60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与‘雍’同。《集韵》:雍,地名;又,姓。古作‘邕’。”参见 “雍”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