干己
【源】 春秋时陈大夫干征师食采于干己,因以为氏,见《姓苑》(6,12,21)。【变】 《奇姓通》作〔于己〕(20),误。【人】 干己衍,汉时京兆尹(9,12,17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陈大夫干徵(征)师食采於己,因氏焉。”此以名氏为氏。
汉代有干己·衍,京兆尹。
【源】 春秋时陈大夫干征师食采于干己,因以为氏,见《姓苑》(6,12,21)。【变】 《奇姓通》作〔于己〕(20),误。【人】 干己衍,汉时京兆尹(9,12,17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陈大夫干徵(征)师食采於己,因氏焉。”此以名氏为氏。
汉代有干己·衍,京兆尹。
读音:Lìtǎsī【综】 元时蒙古人姓。《元史》有立塔思帖木儿(17)。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引《中国姓氏集》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姓觿》亦收,“元有立塔思·帖木儿。”未详其
读音:hán dān嬴姓,赵穿食邑邯郸,因以为氏。(见《万姓统谱》)晋赵盾从父昆弟子曰穿,食采邯郸,因以为氏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》)▲〈春秋晋〉邯郸午,大夫。〈三国魏〉邯郸淳,颍川人,名士。
读音:Jiǎngjiàng【综】汉时有曲成令蒋匠熙,见《汉书》(9,11,17)。据张澍考证,宜作将匠。因将作大匠之官,以为氏也(26)。现姑录此以备考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词典》引《姓解》收载
读音:zú【音】 又音戚(Qī),见《玉篇》(91)。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周武王同母少弟康叔之后(60)。又,傶,邑名,以地为姓(7,60)。【望】 彭城(418)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注云
读音:Shélǔ现行彝族姓氏。或作 “舍鲁”。今四川之峨边、马边等地有分布。此姓系峨边、马边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他。
读音:Wùyán【源】 金时女真人姓。源自辽时乌丸部,后称乌延部,以部为氏。兀颜即乌延之异译(71)。【变】 后改为朱氏(13,71)。【望】 陇西(60,71)。【人】 兀颜讹出虎,金时隆安府猛安人
读音:Láng【综】源出不详。陕西西安有此姓。
读音:qiáo黄帝孙侨极之后。(见《风俗通》)郑公族国侨之后。(见《路史》)
读音:Shínuò景颇族姓氏。汉意为 “野火”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景颇族》 收载,未详其他。
读音:Jīnrè【源】 彝族姓。属蒋你家支(375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