拔曳固
【源】 隋、唐时回纥外九部中,其第四姓为拔曳固氏(17,60,62)。其先为拔也部(60)。【变】亦作〔拔野古〕、〔拔野固〕(17,60)。
历史上回纥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其注引《唐书》 云: “回纥九姓,四曰拔曳固氏,亦作拔野古、拔野固、拔也。” 详见 “拔也” 条。又,《姓氏词典》亦注:“又作拔野古、拔野固、拔也古,为中国古民族铁勒诸部之一,唐天宝以后居回纥,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东方者。”
【源】 隋、唐时回纥外九部中,其第四姓为拔曳固氏(17,60,62)。其先为拔也部(60)。【变】亦作〔拔野古〕、〔拔野固〕(17,60)。
历史上回纥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其注引《唐书》 云: “回纥九姓,四曰拔曳固氏,亦作拔野古、拔野固、拔也。” 详见 “拔也” 条。又,《姓氏词典》亦注:“又作拔野古、拔野固、拔也古,为中国古民族铁勒诸部之一,唐天宝以后居回纥,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东方者。”
读音:nuò见《姓苑》。
读音:Jiāo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谱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
读音:Diàn【源】 古有甸人、甸师、甸祝,掌田之官,或以官为氏(62)。亦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【布】 四川有此姓(62)。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中国姓氏汇编》 收载; 《中
读音:Zhuàn现行罕见姓氏。今湖北之老河口有分布。此姓系老河口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源。
读音:Léi【源】 见《直音》(15,21,62,63)。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有载,其注 “靁” 引《姓氏寻源》云: “黄帝次妃有方儽氏,后有靁氏、儽氏、纍氏; 又作累、傫、嫘、雷。”儽、
读音:Shuǎráoshí【综】 傈僳族姓。云南以麦为原始图腾的氏族名,汉姓为麦(150)。
读音:Hòng【源】 见《康熙字典》(63,80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康熙字典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Fén【综】 春秋时楚有蚠黄(11,17,62)。或即蚡氏。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有载。其注“蚡”云:“楚之国(按:似当作‘同’。)姓,蚡冒之后,字亦作‘蚠’。《说苑》:‘楚有蚠黄,之晋
读音:Zhuōbā基诺族姓氏。今云南之景洪有分布。本氏族名,后以为姓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基诺族》。
读音:Sèlèjié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伊兰费尔塔哈村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 一作〔色尔杰〕(180,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,世居伊兰、费尔塔哈村等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