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Yáng

【源】 ①系自姬姓。周宣王之子尚,幽王时封为扬侯(扬,故城在今山西洪洞东南15里),其后以为氏(12,21,60)。一说,春秋时霍、扬、韩、魏皆周同姓之国。扬为晋所灭,晋封与羊舌氏作采邑,有铜鞮、扬氏、平阳三县(12,60)。汉时扬雄之祖出自周伯侨,以支庶食采于晋之扬,因氏焉(17,12,21)。②土家族姓(387)。【望】 天水(17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1%。尤以吉林省多此姓。【人】 扬季,汉时庐江太守(2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江西之上饶,山西之长治、临汾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并注其源: ①“姬姓,周宣王子尚义,幽王时封为扬侯,为晋所灭,其后氏焉。” “或曰周景王之后。” “一云唐叔虞之后,至晋武公孙子齐; 生伯侨归,周天子封扬侯。然传言虞、虢、焦、滑、霍、杨、韩、魏皆姬姓之国,为晋所灭,以为羊舌氏之邑,此其明也。扬雄《自叙》 云: ‘伯侨不知周何别也。’ 又云: ‘晋武公子伯侨生文,文生突,羊舌大夫也。’ 又云: ‘晋之公族食邑于羊舌,凡三县: 一曰铜鞮,二曰扬氏,三曰平阳。突生职,职生子: 赤、肸、鲋、虎、季夙。赤,字伯华,为铜鞮大夫。生子容; 肸,字叔向,亦曰叔誉; 鲋,字叔鱼; 虎,字叔罴。号羊舌四族。叔向,晋太傅,食采扬氏。其地平阳扬氏县是也。叔向生伯石字食我,以邑为氏,曰扬石。党于祁盈,盈得罪于晋,并灭羊舌氏。叔向子孙逃于华山仙谷,遂居华阴。’ 又有扬突,后周赐姓独孤氏,隋复本姓; 又有莫胡卢氏改为扬氏。又,炀帝诛扬元感,改姓为枭氏。”综上所述,扬氏之源有三:①周宣王 (或曰周景王) 之后以国为氏,系出姬姓;②或出姬姓之羊舌氏: 羊舌肸之孙扬石我以邑为氏;③北魏莫胡卢氏改为单姓扬。又,古扬、杨或通,后世分为两姓; 又,或改为鲜卑姓独孤氏; 或改为枭氏。

汉代有扬雄、扬乌; 宋代有扬无咎、扬避举; 明代有扬光休,永乐举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哈起克

    读音:Hàqǐkè【综】 清正红旗蒙古护军索暖之妻为哈起克氏(260)。

  • 壹那蒌

    读音:yī nā lóu与“一那蒌”同。

  • 余推

    读音:yú tuī楚公族后有余推氏。(见《路史》)

  • 墨爾赫

    读音:Mòěrhè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哈达察汉(23,63,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哈达、察汉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
  • 郭羅墨特

    读音:Guōluómòtè【综】 清镶红旗蒙古亲军三雅图之妻为郭罗墨特氏(260)。

  • 郗州

    读音:Xīzhōu【源】 见《古今图书集成·氏族典》(62)。罕见复姓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中国姓氏汇编》亦收。未详其源。

  • 喬佳

    读音:Qiáojiā【综】 清驻防黑龙江正黄旗中有乔佳氏(72)。乔佳德兴阿,清满洲正黄旗人,咸丰中都统(436)。

  • 读音:Kǎn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大同、云南之兰坪等地有分布。汉族、傈僳族姓氏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 收载。汉族砍姓之源未详,疑乃坎姓分族。傈僳族之砍姓,因其老姓 “蚩”,汉意为 “用大刀砍”

  • 丁惹

    读音:Dīngrě【综】 彝族姓。属丁史什乌家支。亦称〔阿俄丁〕或〔阿俄丁惹〕。四川西昌、甘洛、云南宁蒗、丽江、维西等地均有此姓(375)。

  • 孔文

    读音:Kǒngwén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谱》 收载。未详其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