朿
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今汉、回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布】 浙江余姚(389)、台湾花莲、台中(68,261)、陕西安康、北京、甘肃、江苏等地均有此姓。
《中国姓氏辞典》 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注称: “不念cì。今陕西省安康县有分布。《新编注音千家姓》(王述民编) 作cì,误。” (按: 朿,当为刺之本字。《说文》: “朿,木芒也。象形,读若刺。”段玉裁注:“朿,今字作刺,刺行而朿废矣。”则知“朿”字当音cì。姑兼收以备考。)
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今汉、回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布】 浙江余姚(389)、台湾花莲、台中(68,261)、陕西安康、北京、甘肃、江苏等地均有此姓。
《中国姓氏辞典》 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注称: “不念cì。今陕西省安康县有分布。《新编注音千家姓》(王述民编) 作cì,误。” (按: 朿,当为刺之本字。《说文》: “朿,木芒也。象形,读若刺。”段玉裁注:“朿,今字作刺,刺行而朿废矣。”则知“朿”字当音cì。姑兼收以备考。)
读音:Wūliyǎtè【综】 清驻防呼伦贝尔正红旗中有乌哩雅特氏(260)。
读音:Dòu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收载,其注云: 较罕见姓(不作“斗”)。春秋时楚国令尹斗伯比、大夫斗宜申等。来源: ①相传黄帝时有臣子鬥苞,负责传授规章制度,为鬥氏之始; ②春秋时楚国君若敖
读音:Hòulǚlíng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北史》 收载。其注云:“即侯吕陵氏。”详见“侯吕陵”条。
读音:Shālìxiéjiā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注引 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云: “南蛮波利国 (王姓)杀利邪伽,名护路那婆。”邪伽,或当音yēqié。疑即 “刹利邪伽” 氏,详见该条。
读音:Bālāhūdǎi【综】 元时蒙古人姓(57)。《南村辍耕录》作〔八鲁剌忽〕(13)、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巴哩勒都〕和〔巴哩勒呼〕(24)。【人】 唵木海(一作乌木罕),八剌忽歹氏,元太祖时
读音:Wúqǐxiàli【综】 清镶红旗满洲马甲色得之妻为吴起夏哩氏(260)。
读音:Hóngzhuǎ【综】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
读音:Niǔhùlù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。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俱予收载。金代,为女真族姓氏,乃女真之白姓。其源有二: ①本为部落名,或以部为氏。②为张姓所改。金有 “钮祜禄
读音:Jíwǔ【综】 彝族姓。居四川德昌,汉姓为宋(333)。
读音:Tuōkùěr【综】 锡伯族姓。清时驻防新疆伊犁地区,汉姓为拓、妥、陶三氏(201)。辽宁沈阳锡伯族〔托尔〕氏汉姓为陶(433)。锡伯族姓氏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锡伯族》收载,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