枊
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清时山西大同府蔚县有此姓(59)。
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清时山西大同府蔚县有此姓(59)。
读音:Zào《姓氏词典》引《史记》收载,“秦有躁公。”未道其详。
读音:Suǒluóqià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雅尔湖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 亦作〔索罗恰〕(63,180)、〔索络恰〕(260)。清代蒙古族姓氏。世居雅尔呼地方,为蒙八旗姓氏之
读音:Qiǎo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一说,天竺四姓中有巧氏,见《梦溪笔谈》(60,62)。【布】 上海嘉定(351)、广东顺德(363)、台湾(64、261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
读音:Zhāngxǔ【综】 当系张、许两单姓所合成。台湾屏东有此姓(68,261)。
读音:táng xī少从颍川唐溪典,受左氏传。(见《后汉书·延笃传》)注:吴夫概王奔楚封堂溪,因以为氏,典为五官中郎将,唐与堂同也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; 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亦收,
读音:Hàn'gōng【源】 系自姜姓,见《潜夫论》(5,63)。一说,即公翰。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。其注引 《希姓录》 云:“源于姜姓。‘翰公氏,姜姓之别。’”
读音:Nèi/Ney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7,21,24)。 【布】北京、湖北武汉等地均有此姓(91)。 【人】内宜之,汉时谋士,见《奇姓通》(21,24)。
读音:liè【源】 炎帝号烈山氏,烈姓出此(60,62)。【布】 北京、四川成都等地均有此姓(91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广东之吴川、贵州之三都、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
读音:Xínghù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文大字典》收载,其注云: “行扈,农正,昼为民驱鸟。”当以官为氏。
读音:Níbǐ【综】 彝族姓(375)。四川甘洛之尼比姓属沙呷家支。今四川汉源等地之尼比姓已改姓“低”(132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