涵
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现代罕见姓(73,91)。
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现代罕见姓(73,91)。
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Xuēshàng《姓氏词典》据《唐书》收载,其注称: “唐有薛尚悉曩。”未详其源。
读音:Cǐ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山东沂水(332)、新泰(359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黄骅,山西之太原、阳泉、长治,云南之泸水、福贡等地有分布。汉族、
读音:zhì【源】 ①春秋时郑大夫食采于制(故城在今河南荥阳境),因以为氏,见《姓源》(17,62)。②周文王弟虢叔之后有制氏,见《路史》(17,60)。制,春秋时虢之邑,后为郑邑,以地为氏(60)。
读音:zūn【源】 古帝太昊时诸侯尊卢氏之后,见《风俗通》(1,6,9,12,17)。【望】 宛邱(17,418)。【布】 北京、沈阳(91)、台湾高雄(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尊德,明时
读音:wú【源】 与无不同,见《中华姓府》(63)及《中国姓氏大全》(91)。【布】 北京、武汉等地均有此姓(91)。无泽,上古与舜为友。(见《尚友录》)河南新郑有无氏。(见《万姓统谱》)
读音:Shù束姓来源于妫姓。汉时有广,宣帝时任太子太傅,东海兰陵(今山东枣庄东南)人。到了广曾孙孟达时,避王莽之难,自东海迁居沙鹿山(在今河北大名境内)。遂改为束氏。束姓历史人物有束,西晋文学
读音:Tǔjìng【源】 相传帝鸿(即黄帝)之妻为土敬氏(60,62)。亦见《山海经》(62)。【变】 亦作〔士敬〕(15,63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《姓觿》收载; 《姓氏考略》亦载
读音:Wúlǐkān【综】 清蒙古镶白旗中有此姓(259)。
读音:lái出自子姓,商之支孙,食采子郲。因以为氏,其后避难去邑,为来。(见《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)太史公曰:余以颂次契之事,自成汤以来,采于书诗,契为子姓,其后分封,以国为姓。有殷氏、来氏、宋氏、空桐
读音:Ăn【综】 源出不详,见《中日姓氏汇编》(401)。《姓氏词典》引曹玉林、鄂木尔《新编注音千家姓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