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Wū

【源】 ①系自姬姓。黄帝之后少昊氏以乌鸟名官,有乌鸟氏,其后为乌氏(11,12,17,60)。②春秋时越王勾践之后,分居乌程者,因氏,见《路史》(17,62)。乌程,故城在今浙江湖州南25里之故菰城。一说在湖州东90里之乌镇。③汉时匈奴人姓,见《汉书》(242)。④鲜卑人姓(242)。乌桓氏之后(9)。⑤张掖乌氏,本乌洛侯国(唐时称乌罗浑,其地在今黑龙江之嫩江流域)胡人,初以国为姓,后徙甘肃张掖,始单以乌为氏(21,70)。⑥北魏时改乌石兰氏为乌氏(6,17,60)。⑦唐时乌馀氏之后为乌氏(21)。⑧金时女真人乌古论氏,汉姓为乌(71)。⑨宋时安定国国王姓乌,见《宋书·外夷传》(60)。⑩清时云南丽江府石鼓土把总有乌姓,系藏族(253)。⑪壮族先民以部族旗子颜色为姓,乌姓出于黑族(250)。⑫清满洲八旗姓乌扎喇氏、乌库里氏等后有改姓乌者(180)。⑬彝(130)、蒙古(255,344,369)、回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望】 张掖、颍川、汝南、鄱阳(17,21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 乌余,春秋时齐大夫(17,21)。乌承恩,唐时张掖人,始为冀州刺史,嗣为范阳节度副使(6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尚义、乐亭,山西之太原、晋城,内蒙古之乌海,湖北之利川,湖南之冷水江,广东之高要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蒙、白、土家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,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姬姓。黄帝之后,少昊氏以乌鸟名官,以世功命氏。” 齐有乌馀,裔孙世居北方,号乌济侯,后徙张掖。《姓氏考略》 注引《唐书·宰相系世表》 亦云: “出自姬姓,黄帝之后。少昊氏以乌鸟命官,有乌鸟氏,其后为乌氏。” 望出颍川、汝南、鄱阳。② 《魏书·官氏志》 载: “乌石兰氏改为乌氏。” 则此似出自鲜卑族。③ 《姓氏考略》据《宋书·外夷传》 注云: “安定国,其王姓乌。”安定之国,不知其所域: 南朝宋有安定郡,地在今陕西南郑县地; 又有安定县,其地有二: 南朝宋置,故治在今四川绵竹县西北; 又,汉置县,南朝宋改称“安定”,南齐后废,在今安南 (越南) 北境。④蒙古族之乌姓,或为乌梁海氏所改。本为部落名,以部为氏。后或取 “乌梁海” 之首音,谐以汉字 “” 而为单姓。⑤白族之乌姓,则源于氏族图腾。“” 白族语乃 “” 的意思,后或谐以汉字 “”、“” 而为单姓; 或以其意译 “” 之音,谐以汉字 “” 而为单姓。注④、⑤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》。

春秋时莒有乌存,为大夫; 唐代有乌承玭、乌重胤; 后唐有乌震,宁国军节度使; 明代有乌斯道、乌本良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林丘

    读音:Línqiū【综】 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17,62)。亦作〔林邱〕(17)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历史上的复姓”,未详其他。或作“林邱”。

  • 读音:Zhù祝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。一是以官名为姓氏,古有巫、史、祝之官,其子孙以官为姓氏。二是以封地为姓氏。黄帝之后,周武王封其于祝(故城在今山东长清东北),后来就有了祝国,子孙以地为姓氏。三

  • 辗迟

    读音:zhǎn chí代北姓,后改为展氏。(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)

  • 鮮陽

    读音:Xiānyáng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9)。或以地为氏,居于鲜水之阳者为氏。青海湟中有鲜水(60,62)。【人】 鲜阳滔,汉时武骑常侍(6,7,15,21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

  • 瑚爾哈蘇

    读音:Húěrhǎsū【源】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吉林乌拉(23,63,180,260)。 【变】清驻防杭州满洲镶红旗中有胡尔哈苏氏(256),镶黄旗满洲马甲朱马喇之妻为扈尔哈苏氏(260),〔胡尔哈苏〕

  • 尼奇哩

    读音:Níqílī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凡四派,出乌喇、珲春、德尔吉倭济、苏发等地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 ①一作〔尼奇理〕(259,260)。②清镶黄旗满洲护军参领塔里善之妻为倪几尔氏

  • 读音:Děng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中国姓氏汇编》(73,91)。河南潢川有此姓。罕见姓氏,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Lǎng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集韵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(按:朖,或作“朗”,故朖氏,当与朗氏同源,或为朗姓分族。)

  • 读音:Wěn/Woen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现代罕见姓(73,91)。

  • 破丑

    读音:pò chǒu【源】 党项部姓。居灵山(今四川芦山西北)者曰破丑氏(7)。【人】 破丑重遇贵,宋时人,见《宋史》(40)。历史上党项人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据《唐书·党项传》 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