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里伯里
【源】 元时蒙古人姓。其先本武平北折连川按答罕山(一作安塔哈山)部落,自曲出(一作库春出,似酋长名)徙居西北玉里伯里山(一作伊埒巴尔山),因此为氏,号其国为钦察(24,57)。【变】 ①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伊埒巴尔〕(24)。 ②拜降,元至元中官浙东廉访副使,至大中授资国院使,玉吕伯里氏,北庭人(61,399)。〔玉吕伯里〕似即玉里伯里之异译。【人】 土土哈(一作托克托呼),元时钦察国主,玉里伯里氏,累官上柱国(57,61)。
【源】 元时蒙古人姓。其先本武平北折连川按答罕山(一作安塔哈山)部落,自曲出(一作库春出,似酋长名)徙居西北玉里伯里山(一作伊埒巴尔山),因此为氏,号其国为钦察(24,57)。【变】 ①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伊埒巴尔〕(24)。 ②拜降,元至元中官浙东廉访副使,至大中授资国院使,玉吕伯里氏,北庭人(61,399)。〔玉吕伯里〕似即玉里伯里之异译。【人】 土土哈(一作托克托呼),元时钦察国主,玉里伯里氏,累官上柱国(57,61)。
读音:Xiē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大同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亦收载, 其注“㱔”曰: “云南夷有㱔氏, 即些氏也。 安州有么猇些地,以地
读音:qiū mù líng【源】 其先世为代北部落大人,北魏迁都洛阳,随魏南迁,遂成河南人(242)。【变】 ①北魏孝文帝时改姓穆氏(7,21,60,70,242)。②亦作〔丘穆陵〕(60,70)、
读音:Chákù【综】 清正红旗满洲马甲扎克苏之妻为察库氏(260)。
读音:zǐ yóu【源】 春秋时郑穆公之子公子偃,字子游,其后有子游氏,见《世本》(4,7,12,60)。【变】 亦为游氏(12)。一作〔子遊〕(63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
读音:Mùrèbō景颇族姓氏。意乃 “寨头”,以地为氏。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·景颇族》。
读音:Bālāhūdǎi【综】 元时蒙古人姓(57)。《南村辍耕录》作〔八鲁剌忽〕(13)、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巴哩勒都〕和〔巴哩勒呼〕(24)。【人】 唵木海(一作乌木罕),八剌忽歹氏,元太祖时
读音:hú晋大夫邑也,因以为氏,其地今潞州黎城东壶口关是也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邑为氏》)▲<汉>壶遂,梁人,詹事。
读音:Jìn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云:“出 (自)古帝魁缙雲 (云) 氏之后。”
读音:Shǐhuá【综】 昔夏后筮乘龙而登于天,而枚占史华陶,陶曰:吉。见《博物志》,史华氏即陶之后(26,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、《中国姓氏大全》俱载并注此音; 《姓氏考略
读音:Jiāfǔ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周大夫家父之后,见《姓考》(17,62)。《姓氏词典》引《姓考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以祖辈名号为姓氏。周大夫家父之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