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Qú

相传璩姓源于古代的一种饰品。璩为古人佩戴的一种耳环。璩姓与琚、蘧、遽三姓同源,并存于世。

如今琚、璩、蘧、遽四姓主要分布在河南、江西、湖南、安徽、福建等省。

璩姓历史人物有璩伯昆,明代桐城人,少年即有才名。崇祯年间以明经官江西武宁县令,政治清明,狱讼大减,文教尤著。璩光岳,明代进士出身,官兵部职方司员外郎,后升吏部。

璩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三百零六位。


【源】 或以器为氏,如琮之类(60,62)。璩与鐻通,一种金银制成的耳环(91)。一说,即蘧氏(60,62)。【望】 豫章(17,418)。【布】 河南汤阴(292)、温县(284)、江西广丰(328)、上海嘉定(351)、台湾(64,68,261)、湖南桃江(398)、桃源、洪江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璩瑗,唐时官拜司徒,银青光禄大夫、西川侯(2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分布颇广: 今福建之建宁,安徽之贵池,湖北之利川,山西之太原、大同、晋城、长治、运城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蒙古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 注其源:①“即蘧氏。”乃卫大夫蘧瑗之后,或为蘧姓之分族。②“或以器为氏,如琮氏之类。”璩,古人佩带的一种耳环。望出豫章。

唐代有璩抱朴,进士; 宋代有璩重; 明代有璩伯昆,江西武宁令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Hān【源】 见《李氏中文字典》(88)。

  • 读音:zhuī武丁季父蔓侯之后有骓氏。(见《路史》)晋七舆大夫骓歂,郑有骓甥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》)

  • 蘇拉喇

    读音:Sūlālǎ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,世居黑龙江(23,63,180,260)。【人】 清镶黄旗满洲护军敷喇之妻为苏拉喇氏(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,世居黑龙江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

  • 读音:Lǎn/Laan【综】 源出不详,见《中日姓氏汇编》(401)。

  • 卓諾爾

    读音:Zhuōnuò’ěr【综】 清满洲镶蓝旗有卓诺尔氏(259)。

  • 跌夫

    读音:Diēfū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新唐书》 收载。其注称:“唐有跌夫伽延。”

  • 读音:Shī【源】见《万姓统谱》(15,21)。 【布】山东新泰(359)、台湾台北、新竹、嘉义、高雄、屏东(64,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,山西之太原、长治、晋城

  • 读音:Liàn【综】源出不详。河南洛宁有此姓(294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中国姓氏汇编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(按: 栋,树木名,或以为氏,如榆氏、柳氏、李氏、桃氏之类。)

  • 读音:Zhǔ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中国姓氏汇编》(73,91)。浙江慈溪有此姓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Zǒu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谱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