統稽
【综】代北姓。后改为嵇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12,27,60)。亦作〔统嵇〕(12,27)。而《广韵》作统奚(27)。
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、《中国姓氏大全》俱载; 《姓氏词典》 亦载。其据 《魏书·官氏志》 注云: “又作统嵇,北魏时代北姓。后改为嵇氏。”
或作“统嵇”、“统嵆”。
【综】代北姓。后改为嵇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12,27,60)。亦作〔统嵇〕(12,27)。而《广韵》作统奚(27)。
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、《中国姓氏大全》俱载; 《姓氏词典》 亦载。其据 《魏书·官氏志》 注云: “又作统嵇,北魏时代北姓。后改为嵇氏。”
或作“统嵇”、“统嵆”。
读音:dá xī后魏献帝以弟为达奚氏,后改为奚氏。(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)后魏孝文帝以献帝第三兄之后为达奚氏,寻又改为奚氏。(见《姓氏考略》)▲<北周>达奚武,代人,东秦州刺史。<隋&
读音:Yuēní【综】 唐武后时遣将攻契丹,溃其众。天宝间,德埒勒部长聂哷,立达年嘉哩为苏尔威汗,更号约尼氏(24,60)。天宝四年,赐达年嘉哩姓李名怀秀,故约尼氏后改为李氏(24)。历史上契丹族姓氏
读音:Qiāng/Chiang,Chyang【综】 羗系羌异体字,与羌同源。今台湾地区分羌、羗为二姓(68,261)。
读音:duō lán代北多兰部大人,因以为姓。(见《广韵》)多兰氏,后魏初,多兰部大人,因氏焉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代北复姓》)
读音:Diéyún【源】 代北复姓。北魏南迁诸姓中有牒云氏(17,60)。【变】 ①一作〔牒云〕(17)。②后改为云氏(7,27,60)。【人】 牒云乐,北魏时营州刺史,汉中公(6,12,21)。历史
读音:Shuàilínggān【源】 苗姓有帅灵干氏,见《南中纪闻》(76,91)。
读音:Níng【源】 ①系自嬴姓。宁氏与秦同姓。秦襄公曾孙谥宁公,支庶因以为氏(15,21,60)。②宁、甯本一姓,春秋时卫大夫甯俞之后(10,21,60)。③清满洲八旗姓宁古塔氏、宁佳氏等后均有改为
读音:Píngníng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7,9,17,60)。祝其平宁,因以为氏(60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引 《姓苑》收载。其注引张澍之语云: “视其平宁,因以为氏。”
读音:Āxī【综】 唐时突厥姓。唐玄宗时有突厥降户阿悉烂,见《新唐书》(242)。西突厥十姓有阿悉结阙俟斤、阿悉结泥敦俟斤,属弩失毕部(428)。阿悉氏似出此两部之后,以部为氏。《姓氏词典》
读音:shì lián代北是连氏,随魏南徙,太和中改为连氏。(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