缶
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山西平陆(298)、山东新泰(359)、湖北黄梅(361)、台湾嘉义(68,261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多此姓。太原、大同、阳泉、临汾、朔州、忻州、介休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 亦收载。未详其源。(按: 缶,古代之瓦器。此当指物为氏。)
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山西平陆(298)、山东新泰(359)、湖北黄梅(361)、台湾嘉义(68,261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多此姓。太原、大同、阳泉、临汾、朔州、忻州、介休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 亦收载。未详其源。(按: 缶,古代之瓦器。此当指物为氏。)
读音:Āfú【综】 北魏时阿伏氏改为阿氏(7,27,62)。阿伏似即阿伏干之省译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北魏有阿伏至罗。”未详其他。
读音:Zhālītè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(23,63)。【变】 一作〔扎里特〕(61)。【人】 扎哩特锁柱,清蒙古镶黄旗人,世居乌喇特地方,以从征耿精忠、吴三桂有功,授云骑尉(23)。扎里特长春,清蒙
读音:zhōu gài晋孝公时姓。(见《万姓统谱》)
读音:ā shǐ nā【源】 夏氏之裔,居兜牟山,北人呼为突厥窟,历魏晋十代为君。后属蠕蠕,阿史那最为首领;后周末,遂灭蠕蠕,霸疆北土,盖百余年。至隋时,突厥可汗处罗、苏尼失等归化,号阿史那,至唐开元
读音:Hétúlī【综】 清蒙古人姓。何图哩伊兴额,清蒙古正白旗人,咸丰中任副都统,曾驻防吉林(61,72)。何图哩德英,清蒙古镶白旗人,同治中任阿勒楚喀副都统,后迁黑龙江副都统(254)。《姓氏词典
读音:Liàn《姓氏词典》 引王述民 《新编注音千家姓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jiàn汉有北平太守贱琼。(见《风俗通》)
读音:bù shū pèi与“布叔满”同。
读音:Zhànshī《姓氏词典》引《元和姓纂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Tàishī【源】 殷太师疵之后,见《广韵》(60,62)。【它】 《元和姓纂》有商太师挚,周太师疵。宋邓名世按,二人皆以官称,而未必为氏(7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《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