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Wēng

翁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。一是以采邑为姓氏,源于姬姓。周昭王庶子食采于瓮山(今浙江定海),国亡后其子孙以地为姓,改“”为“”。二是源自翁难乙。夏朝时有一位贵族叫翁难乙,据说他就是翁姓最古老的祖先。三是源自少数民族改姓。蒙古族吴特氏、翁郭里氏、翁果特氏后均改为翁姓。

翁氏是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,发源于浙江。出现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昭王时代。目前,中国北方的翁姓并不多见,但在南方,特别是福建、广东、台湾一带却属著姓。翁氏家族自古传世的郡望是钱塘(今杭州一带)。

翁姓历史人物有翁洮,唐僖宗时人,登进士第,后退居不仕。朝廷征之,翁洮作枯木诗以答诏,帝嘉慕不已,宋理宗追谥为善庆公。翁承赞,唐代宰相,乾宁年间进士,为官以直谏敢言著称。为相期间整饬吏治,发展教育。翁方纲,清代文学家、书法家、金石学家,其精于考据、金石、书法之学,又是清代肌理说诗论的倡始人。翁同,晚清诗人,曾教授光绪皇帝,主张光绪帝亲政,变法图强,支持维新派。曾走访康有为,为维新派导师,戊戌变法后被罢免回乡。

翁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二百位。


【源】 ①夏王启之臣翁难乙,当为翁姓之始(26,60,62)。②系自姬姓。周昭王庶子食采于翁(故城在今陕西境内),因以为氏(17,21,60)。③台湾土著(65)、满(344)、土家(389)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望】 盐官、钱塘(17,21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6%。尤以河南、四川、浙江、台湾等省多此姓。四省翁姓约占全国汉族翁姓人口67%。【它】 日本侵占台湾时期,台湾土著曾被迫使用日本姓根本者,1945年台湾光复后,奉令重新选择姓氏,改姓翁(65)。【人】 翁郜,唐时长安人,累官河西节度使(2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尚义,山东之平邑、东平,山西之太原,湖南之芷江,江西之金溪、崇仁,广东之新会、澄海,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傣、壮、侗、白、土家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

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 《姓氏考略》 注云: “夏后启时有翁难乙。” 当为翁姓之始。②其引 《元和姓纂》 云: “周昭王庶子食采於翁,因以为氏。”此则以邑为氏,系出姬姓。

汉代有翁伯,贩脂而倾县邑; 唐代有翁义,洛阳人,比部郎中; 五代有翁承讚 (按: 《姓氏词典》 例作“唐有翁承赞”),蒲田人,谏议大夫; 宋代有翁卷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Chōu【源】见《姓苑》(15,63)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引《中国姓氏集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极罕见姓。”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Mò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运城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。未详其源。(按: 茉,指茉莉,花名,疑即以此为姓。)

  • 读音:Kuì【综】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浙江萧山有此姓(209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索羅共

    读音:Suǒluógòng【综】 鄂温克族姓。世居额尔古纳河流域,后分化出马嘎罗索罗共,恩靠依索罗共、索木索索罗共、特吉孟索罗共等大家族(192)。鄂温克族姓氏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鄂温克族》收载,本

  • 壹那蒌

    读音:yī nā lóu与“一那蒌”同。

  • 盧伽

    读音:Lújiā【源】 唐时西域有卢伽氏,见《唐书·郝处俊传》(60,62)。历史上西域姓氏。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、《姓氏词典》俱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注据《唐书·郝处俊传》 云: “西域有卢伽氏。

  • 章齊

    读音:Zhāngqí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那木都鲁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 清正白旗蒙古马甲尚度之妻为张齐氏(260),〔张齐〕似即章齐之异译。清代满族姓氏。汉意为“毡衣”,当以

  • 苾悉

    读音:bì xī【综】 唐时突厥郁射施大酋有苾悉姓,见《唐书·突厥传》(60,62)。后改为苾氏(62)。历史上突厥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据《唐书·突厥传》 云: “郁射施大酋有苾悉姓。

  • 嘎爾巴

    读音:Gā’ěrbā【源】 夏尔巴人姓。世居西藏聂拉木樟木口岸和定结陈塘区(435)。

  • 泰楚魯

    读音:Tàichǔlǔ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凡二派,出浑春、音楚等地(23,63,180,260)。 【变】 ①后改为鲁氏(180)。②作〔秦楚鲁〕(180),误。③清满洲正蓝旗中有太楚鲁氏(259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