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Zhái

翟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国名为姓氏,黄帝之后。古时北方有翟国,为黄帝后裔所建,春秋时灭于晋,后人遂以原国名为姓,逃迁各地。二是为张姓所改。如安徽泾县之翟姓,原姓张。

翟姓发源于陕西。春秋时期,翟姓世居北地(今陕西耀县、富平一带),后灭于晋,秦时子孙分散到今山西境内和江南各地。两汉时,翟姓人已西入陕西,南入四川、江苏。魏晋南北朝时期,翟氏形成汝南郡望和南阳郡望。隋唐时,翟氏依旧兴盛于北方,尤其是河南一带的翟姓尤为兴盛。五代十国至两宋时,南方的安徽、江苏等地的翟姓已经初具规模。宋末元初,安徽、江苏、浙江一带的翟姓为避兵火,辗转于南方诸省,进入两湖、两广等地。明初,山西翟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被分迁于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陕西、安徽等地。如今翟姓尤以河北、山东为多。

翟姓历史人物有翟横,战国时魏国大臣,出身权贵之家,曾为魏国相,曾举荐吴起、乐羊、西门豹等人于魏文侯,皆受重用,并都建有功绩。翟公,西汉时人,初为廷尉时,每日宾客盈门,被贬后,门庭冷落,后复职,宾客又欲前往。翟公于是在大门张贴一告示:“一死一生,乃知交情。一贫一富,乃知交态。一贵一贱,交情乃见。”翟汝文,宋代官吏、书画家。进士出身,历任秘书郎、参知政事。好古博雅,精于篆、籀,善画道释人物及山水。翟灏,清代学者。乾隆年间进士,官至金华、衢州府学教授。擅长写诗,亦长于考证,有《湖山便览》《四书考异》《艮山杂志》等。

翟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二百九十二位。


【音】 翟氏有Dí,Zhái两音(17)。且源出不同,参见翟(Zhái)姓。【源】①唐虞时封黄帝后裔于翟,春秋时世居北地,后灭于晋,秦时子孙分散,居晋地及江南(7,60,62)。此乃祁姓翟。②周成王封次子于翟(故城在今河南洛阳),其后以为氏(12,17,60)。此乃姬姓翟。③新安翟氏,丁零人,春秋时赤翟(即赤狄)之后,以种名为狄氏,后改为翟(70,242)。【望】南阳(17,418)。【人】翟盱,汉时衍侯,见《汉书·功臣表》(70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阜平、云南之江川等地有分布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翟氏,亦作狄。音 ‘宅’,又音 ‘狄’。祁姓,黄帝之后。世居翟地。《国语》 云: 翟国为晋所灭,子孙以国为氏。” 《姓氏考略》 亦注: “……音宅,又别为二氏,见贾逵 《国语·注》。”

一音zhái,亦为现行姓氏。

汉有翟萌; 晋有翟汤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庫漢

    读音:Kùhàn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 据 《北史》收载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中国姓氏汇编》 亦收,其注云: “即库汗氏。”

  • 读音:Lì【源】 见《直音》(15,21)。䣓,音离(15),戎国名,以为氏(60,62)。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音‘离’。戎国名,以为氏。”

  • 袁纥

    读音:yuán hé回鹘先曰袁纥,亦曰乌护。(见《唐书·回鹘传》)一作辕纥。

  • 子囊

    读音:zǐ náng【源】 春秋时齐大夫子囊带之后(6,7,17,60)。②系自芈姓,春秋时楚国公子贞,字子囊,因以为氏,见《姓源》(12,17,21)。历史上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

  • 鬭緡

    读音:Dòumín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以祖辈名字为姓氏,源于芈姓。” 《姓源》 云: “楚武王时权尹斗缗之后(《姓觿》)。”

  • 子尚

    读音:zǐ shàng【源】 系自妫姓,春秋时陈僖公子意兹,字子尚,食采于廪邱(故城在今山东范县东南70里),其后有子尚氏,见《姓源》(4,6,12,17,60)。【人】 子尚伯父(一作子尚伯文),为

  • 读音:Qiān/Chian,Chyan【源】 见《清稗类钞·姓名类》(30,86)。

  • 读音:Zhāng【源】 鄣,春秋时小国,故城在今山东东平东鄣城集,后灭于齐。或其后以国为氏(62)。亦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历史上罕见姓氏。当与章姓同源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有载,其注

  • 连尹

    读音:lián yǐn楚屈氏之后有连尹襄老,后世子孙以官为氏。(见《元和姓纂》)

  • 落姑

    读音:luò gū【源】 ①以地为氏。春秋时鲁大夫食采于落姑,因氏焉(7,12,15,17,60)。②落姑,齐地,齐大夫之后(17,60,62)。【人】 落姑仲异,汉时博士(7,9,11,12)。历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