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Shēn

莘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据说祝融之后分为八姓,莘为其中之一。二是古有莘国,商汤就娶了有莘氏的女儿,其后代就以莘为姓氏。

今山东、四川、安徽、浙江是莘氏族人主要的分布区域。

莘姓历史人物有莘野,明人。任枣强知县期间,他体贴百姓,为民做主,深得百姓爱戴,被称为“贤县令”。

莘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二百九十位。


【音】今亦音辛(Xīn)。 【源】①祝融之后分为八姓,己、秃、彭、姜、妘、曹、斯、莘(一说为芈),见《潜夫论》(60,62)。②武阳莘氏,出自姒姓。夏启封其少子于莘(即有莘氏,故城在今陕西合阳东南),其后以国为氏(4,6,7,11,17)。③古有莘国。鲧纳有莘氏之女,生禹,此莘故城在今山东曹县北。晋侯登有莘之墟以观师,此莘故城在今河南陈留东北。有神降于莘,此为春秋虢地,此莘故城在今河南陕县硖石镇西15里之莘原。后以地为氏(17)。 【望】天水(17,21,60,418)。 【布】安徽淮南(362)、辽宁辽中(293)、上海嘉定(351)、山西汾阳(278)、广西灵县(391)、内蒙古乌审旗(369)、台湾台北(64,68,261),河北万全(326)、蔚县、江苏南通等地均有此姓 【人】莘融,宋时钱塘人,举人(2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安徽之泾县、山西之太原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 《姓氏考略》 据王符《潜夫论》 注云: “祝融之后分为八姓: 秃、彭、姜、妘、曹、斯、莘。” ②郑樵注云: “姒姓。夏后启(按: 即禹之子)封支子于莘,亦曰有莘氏,后世以国为氏。” (按: 古莘国有二: 其一在今陕西之韩城,旧郃阳东南。周文王妃太姒,即此国之女。《姓氏考略》 引 《后汉书·郡国志》云: “郃阳南有古莘国,汤妃有莘氏后。”)一在今河南开封东南,一说在今山东曹县北,也称有莘、有辛、有侁,商汤娶有莘氏女,即其国。③《姓氏考略》据《唐书·辛替否传》 注云:“莘、辛音相近,莘氏即辛氏。”望出天水。

一音xīn,亦现行姓氏。

宋代有莘融,钱塘人,举进士; 明代有莘野,洪武初自明经为本县训导,升枣强县丞; 又有莘九经,安吉州学正; 清代有莘开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經孫

    读音:Jīngsūn【源】①见《姓苑》(7,9,17,60)。经氏之孙,因以为氏(60)。古人姓称孙者皆系某人之孙,因以为氏。如鲁公子驱,字子臧,而其后为臧孙氏;卫王孙贾之后有贾孙氏;宋公子督,字华父

  • 读音:jiǎn马韩国渠帅官名有俭侧,后人以官为氏。(见《后汉书·东夷传》)

  • 迪吉

    读音:Díjí【源】 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

  • 曼靖

    读音:Mànjìng《姓氏词典》收载,其据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注云: “蒙古族姓。清初有右翼蒙古都统鄂本兑,姓此氏。”未详其他。

  • 子剡

    读音:zǐ yǎn【源】 春秋时齐大夫之后有子剡氏(17,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据《路史》 注云: “齐大夫后有子剡氏。”未道其详。

  • 柯蔡

    读音:Kēcài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台湾有此姓,祖籍福建晋江、同安、南靖、台湾澎湖等地(236)。

  • 读音:Hū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60,62)。《周礼》天官之属有大阍者,掌管王宫之中门之禁,后世因称守门人为阍人。大阍者之子孙以官为氏(60,62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转引 《姓苑

  • 羅多

    读音:Luóduō【源】 古时獠族姓。魏晋至清对分布于川、陕、黔、滇、桂、粤等地部分少数民族泛称“獠”。贵州务川东80里有罗多水,居者以水名为姓,见《太平寰宇记》(60,62)。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。《

  • 读音:Zhǐ【源】 ①禹后有纸氏(15,60)。②北魏代北渴侯氏所改(7,9,12,17,60)。【望】 代郡(17,418)。【布】 浙江开化(310)、辽宁沈阳(91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

  • 读音:Liū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现代罕见姓(73,91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