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延陀
【源】匈奴姓。匈奴单于贺剌头之后,与薛部杂居,后灭薛,居之,因号薛延陀,姓一利咥,见《唐书》。当以号为姓(60,63)。
历史上匈奴族姓氏; 或云 “铁勒姓”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据《唐书》 注云: “匈奴单于贺剌头之后,与薛部杂居,后灭薛有之,因号薛延陀,姓一利咥氏。”
薛延陀 (按: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作 “薛陀”,误),我国北方古部落名,或说由薛部与延陀部合并而成,遂称薛延陀,族人或以为姓。
【源】匈奴姓。匈奴单于贺剌头之后,与薛部杂居,后灭薛,居之,因号薛延陀,姓一利咥,见《唐书》。当以号为姓(60,63)。
历史上匈奴族姓氏; 或云 “铁勒姓”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据《唐书》 注云: “匈奴单于贺剌头之后,与薛部杂居,后灭薛有之,因号薛延陀,姓一利咥氏。”
薛延陀 (按: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作 “薛陀”,误),我国北方古部落名,或说由薛部与延陀部合并而成,遂称薛延陀,族人或以为姓。
读音:Húěrgǎ锡伯族姓氏。本系地名,以地为氏。清乾隆七年(1742年),独石口副都统锡伯人博善奏称: 其高祖名勒福,原系锡伯地方胡尔噶达巴干之人,姓胡尔噶氏。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·锡伯族
读音:Chèhēisī【综】 清镶蓝旗蒙古马甲二哥之妻为撤黑斯氏(260)。
读音:Biéládǎi元代蒙古族姓氏,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收载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译作“必噜岱”。
读音:Bùyǎmùqí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凡三派,出噶哈里、吉阳、黑龙江等地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 ①后改为阎氏(180)。②清满洲镶黄旗中有布雅穆奇氏(259),镶黄旗满洲马甲贝色
读音:Wùzāng【源】 西夏蕃族有兀赃氏(31)。
读音:Xījìlú【源】 北魏孝文时改代北奚计卢氏为索卢氏(7,17,27,44)。【变】亦作〔奚斗卢〕(17,27,44)、〔奚什卢〕(12,27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。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魏书
读音:yǐng陈留郑颖考叔,为颍谷封人,因氏焉。(见《尚友录》)
读音:Lǎyì阿昌族姓氏。今云南之潞西有分布。原意为“二姑娘”,汉姓为赵。为汉人融入阿昌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阿昌族》。
读音:Jiān/Jyan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台湾台中有此姓(68,261)。
读音:Rùn【综】源出不详。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分布颇广: 今上海、辽宁之沈阳、山东之平度、山西之太原、陕西之韩城、甘肃之酒泉、湖北之老河口、安徽之泾县、四川之成都等地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