蜀
【源】 ①系自子姓。黄帝曾孙帝喾支子封于蜀,后为秦所灭,子孙遂以国为氏(17,60,62)。②蜀山氏之后(17)。【布】 四川成都、北京(91)、江苏武进(314)、浙江余姚(389)、萧山(209)等地均有此姓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浙江之余姚、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亦收载,其据《路史》注云: “帝喾支子封蜀,为蜀侯,有蜀氏。”
【源】 ①系自子姓。黄帝曾孙帝喾支子封于蜀,后为秦所灭,子孙遂以国为氏(17,60,62)。②蜀山氏之后(17)。【布】 四川成都、北京(91)、江苏武进(314)、浙江余姚(389)、萧山(209)等地均有此姓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浙江之余姚、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亦收载,其据《路史》注云: “帝喾支子封蜀,为蜀侯,有蜀氏。”
读音:zhù qiū与“渠丘”同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有载,其注“渠邱”云:“亦作著邱,赢姓,莒国之君居于渠邱,故谓之渠邱公。”此当以邑为氏。一作“著丘”、“渠丘”。
读音:Mǎtǎěr【综】 清镶白旗蒙古护军金格之继妻为马塔尔氏(260)。
读音:Jièhè现行彝族姓氏。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。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他。
读音:Shū【综】 《敦煌资料,唐安善进等户残卷》:清涧渠地壹段肆畦,共壹拾贰亩,东至傅兴谈兼自田,西至陎迈,南至道北子渠。又唐李瀚《蒙求》:无盐如漆,姑射若冰,陎子投火,王恩怒蝇。陎,姓也(86)。
读音:Qū【源】 ①鞠、麴二氏皆出自春秋时鲁伯禽之后(17)。汉时平原人鞠潭,官尚书令,其子鞠閟避难青海东南湟中,后居西平(故城在今青海西宁),改姓麴,遂为西平望族(7,12,14,60)。②土家族姓
读音:Sùshèn【综】周时肃慎氏,以族为氏,归中国后改姓为肃(15,60,62)。肃慎,古族名,亦作息慎、稷慎。商、周时居不咸山(即长白山)北,东滨大海,北至黑龙江中下游。从事狩猎。周武王、成王时曾
读音:Wéizhě现行彝族姓氏。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。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他。
读音:Shīlìbōluó《姓氏词典》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亦载,其据《太平寰宇记》注云:一作矢黎婆罗。盘盘国有哥罗王(按:《姓氏词典》引作“盘盘国东南有哥罗王”),姓失利婆罗,名米失钵罗。
读音:Chāidié【源】 代北人姓。前秦至隋时之关中碑文中有北魏时之姓钗咥氏,不知所出(78)。
读音:Dàwēndǎi【综】 脱脱,大温歹氏,元天历二年任南台御史,见《至正金陵新志》(399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