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Xǔ

许姓来源有三个。一是出自姜姓, 为炎帝的后裔, 以国为氏。以姬姓和姜姓部落为主的盟军打败了商纣王, 建立了姬姓国———西周。周成王分封诸侯, 其中许国是姜姓诸侯国, 其始祖为文叔, 也称为许文叔。春秋时, 许国成为楚国的附庸, 战国初期被楚所灭。许国亡国后, 子孙以国为氏, 称许氏, 史称许姓正宗。二是出自尧帝时许由的后代。三是出自其他民族改姓。

许姓最初的发源地是今河南省许昌东。春秋时, 源于姜姓后裔文叔的一支许姓, 被郑、楚所逼, 多次辗转于叶(今河南叶县西南)、城父(今安徽亳州东南)、荆山(今属湖北)、容城(今河南鲁山东南) 等地,后被楚所灭, 子孙有流落于今湖南省新晃、芷江一带者。这可以说是许姓第一次的繁衍迁徙。秦汉时期, 许姓已遍布河南、河北两省的绝大部分地区, 后形成许姓历史上最大望族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, 为避北方战祸, 许姓迁居于今江苏、浙江、湖北、福建、广东等地。宋元至明清之际, 许姓大量南迁, 还有一部分迁居海外。这样就使得宋元之际, 南方许姓多于北方。清代移居台湾的许姓, 多出汝南一郡, 集中居于台北、屏东、高雄等地。许姓现在主要居于江苏、山东、云南、广东、河南、安徽、浙江等省。

许姓历史人物有许慎, 是东汉时期的经学家、文字学家, 他编撰的《说文解字》闻名于世, 是我国第一部以六书理论系统分析字形, 解释字义的字典。许衡, 宋元之际学者, 其学说对程朱理学的传播和朱陆合流有一定影响, 著作有《鲁斋遗书》等。许世友,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、军事家。

许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二十位。


姜姓,炎帝之子孙。周武王其裔孙文叔于许,后为楚所灭,子孙分散,以国为氏。(见《元和姓纂》)

尧四岳伯夷之后,与齐同宗,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,子孙以国为氏。(见《姓源韵谱》)

与齐同祖,炎帝之后。尧四岳伯夷之子也。周武王封其苗裔文叔于许,以为太岳后,今许州是也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国为氏》)

▲<汉>许慎,召陵人,文字训诂学家。<唐>许浑,丹阳人,诗人。<清>许之渐,武进人,顺治时御史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正訥魯特

    读音:Zhèngnèlǔtè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察哈尔(23,63,260)。【变】 一作〔郑讷鲁特〕(260)。清代蒙古族姓氏。世居察哈尔地方,为蒙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

  • 倮龍

    读音:Luǒlóng【综】 彝族姓。属古候阿乌家支(375)。

  • 读音:Liú当与“留”同。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之“四角号码”索引作 “留”,其 “附录” 《姓氏考略》 则作“畱”; 《姓氏词典》 则留、畱两收,其注 “畱” 云;①以封地为姓氏。丹朱庶兄九

  • 读音:ái出自高阳氏才子八恺隤敳,其后以字为氏。(见《元和姓纂》)敳氏,八愷隤敳之后,以王父字为氏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名为氏》)

  • 奧敦

    读音:odūn【源】 金、元时女真人姓(57,71)。【变】 ①或即奥屯(71)。 ②汉姓为曹(13,71)。【人】 奥敦丑和尚,金时代州经略使(21)。奥敦世英,元时德兴府尹,其先世

  • 軒邱

    读音:Xuānqiū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芈姓,楚文王庶子食采轩邱,因氏。”此以邑为氏。一作“轩丘”。

  • 读音:jū【音】 又音Qǔ(62,91)。【源】娵訾氏之后(60,62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; 《姓氏考略》亦收并注其源: ①其引 《姓解》 云: “娵訾,辰名,盖古之天官,因以为

  • 海拉蘇

    读音:Hǎilāsū【源】 ①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海拉苏(23,63,180,260),当以地为氏(23)。②今蒙古族姓。亦作〔海剌苏〕(384)。【变】 ①清正蓝旗满洲马甲福论泰之妻为海拉孙氏(260

  • 托里滾

    读音:Tuōlǐgǔn【综】 清镶蓝旗满洲马甲七十图之妻为托里滚氏(260)。

  • 太祝

    读音:tài zhù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9,12)。周官太祝之后,见《姓源》(17,62)。《姓谱》云:古者择先圣之后,有光烈而能知山川之号,高祖之主,肃恭明神者,以为太祝。故后世以官为氏(7,6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