鄄
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春秋时周敬王之子封于鄄(故城在今山东鄄城北)。为鄄氏(60,62)。【望】 曲沃(261)。【人】 鄄子士,春秋时卫大夫(7,11,17)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忻州、陕西之韩城、河南之义马、湖南之冷水江等地均有分布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,其注云: “周敬王之子封于鄄,为鄄氏。”此以邑为氏,系出姬姓。鄄,春秋时卫邑,即今山东鄄城。
春秋时卫有鄄子士,为大夫。
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春秋时周敬王之子封于鄄(故城在今山东鄄城北)。为鄄氏(60,62)。【望】 曲沃(261)。【人】 鄄子士,春秋时卫大夫(7,11,17)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忻州、陕西之韩城、河南之义马、湖南之冷水江等地均有分布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,其注云: “周敬王之子封于鄄,为鄄氏。”此以邑为氏,系出姬姓。鄄,春秋时卫邑,即今山东鄄城。
春秋时卫有鄄子士,为大夫。
读音:Wèi【综】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上有慰姓(427)。亦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北京、上海(91)、山西代县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,上海,辽宁之昌图,山东之长治、晋城、忻州、洪洞
读音:cù【源】滕后有䥄姓,见《路史》(86)。亦见《姓苑》(17)、《康熙字典》(80)。【变】《世本》作错,见《姓氏寻源》(86)。罕见姓氏。《汉语大字典》 收载,其注引清张澍《
读音:Zhuōluódài元代蒙古族姓氏。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;陶宗仪《南村轰耕录》 译作“术里歹”。
读音:lǔ yáng出自鲁阳公之后。(见《元和姓纂》)楚公族有鲁阳氏。(见《潜夫论》)
读音:Gān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台湾基隆、南投等地均有此姓(64,68,261)。
读音:Xiā【源】 见《清稗类钞·姓名类》(30)。宋时吐蕃首领有瞎征、瞎毡、瞎吴叱(54)。瞎姓当出此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宋史》收载,其注称: “宋有瞎毡、瞎药、瞎吴叱。”未详其源。
读音:Yú【综】源出不详。台湾台北(68,261)、湖南桃江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云南之江川有分布。此姓系江川县公安局提供。未详其源。(按: 瑜,美玉,疑即指物以为姓。)
读音:Yì现行罕见姓氏。今云南之泸水有分布。傈僳族姓氏。泸水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源。
读音:Mùjǐ金代奚王五族之一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奚王五族有火、穆济、斡里、约罗、伯特,在辽为部。金大定间始定为氏。
读音:Gǔyě【源】 山东有古野氏,为赤狄之别种,其后氏焉(6)。古野氏,齐景公勇士也,见《晏子春秋》(24)。【变】 一说,即古冶氏(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注引 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