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鉗耳

鉗耳

读音:Qiáněr

【源】 西羌虔人种之后裔(70,78)。钳耳为羌中强族,其先姓王,后改姓钳耳,见《魏书·王遇传》(27,60,62)。一说,周文王之父,名季历,称王季,其第四子虔仁居于湟水(源出青海东北噶尔藏岭),西羌音讹为钳耳(12,17,27,60)。【变】 ①后改为王氏(27,60,62)。②一作箝耳(17)。【布】 今大陆仍有此姓(91)。【人】 钳耳静,北魏时冯翊太守(21)。钳耳大福,唐时安禄山将(21)。


历史上关西地区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并注其源: ①郑樵注云: “周王季之后,为虔仁氏,音讹为钳耳氏。” 《姓氏考略》亦云: “周王季第四子虔仁,居湟水,西羌音讹为钳耳。遂改为王氏。”②郑樵注引 《姓氏英贤传》 曰: “本胡姓,梁天监初,有钳耳·期陵,自河南归化。” ③ 《姓氏考略》据《魏书·王遇传》 云: “西羌姓,为羌中豪强,其先姓王,后改姓钳耳。”

西魏有钳耳·康买; 隋有钳耳·文彻,恒山郡九门县令; 唐代有钳耳·大福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无圉

    读音:wú yǔ出自楚芈姓。(见《广韵》)

  • 謝野

    读音:Xièyě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金史》 收载,“金有谢野勃堇。”未详其源。

  • 曼殊

    读音:Mànshū《姓氏考略》据《宋史》收载,“宋有曼殊宝利。”未详其他。

  • 读音:Yà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【望】河西(17,418)。【布】北京(91)、台湾桃园(63,261)、河北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山西之太原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中文大

  • 读音:Shěn/Sheen【综】源出不详。台湾高雄(68,261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

  • 東盧

    读音:Dōnglú【源】 北魏时代北姓,见《广韵》(27)及《魏书》(17,60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其注据《魏书》云: “后魏时虏姓。”

  • 通塞理

    读音:Tōngsāilǐ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萨哈尔察(23,63,260)。

  • 读音:Gào郜姓主要是以国名为姓,源自姬姓。周文王之子受封于郜(今山东成武东南),称郜侯,建立郜国。春秋时郜国为宋国所灭,郜君的后世子孙便以原国名为姓,称郜氏。郜姓发源于山东。春秋时齐、晋两国

  • 读音:Xí【源】 秦汉时湘,川一带賨人(今土家族之先民)七姓有袭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62)。【望】 蜀郡(17,418)。【布】 山西绛县(324)、河北乐亭(334)、山东新泰(359)、安徽淮南

  • 扎瑪勒岱

    读音:Zhāmǎlèdài元代蒙古族姓氏。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; 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作“扎马儿歹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