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Yīn

【源】 ①古帝阴康氏之后,见《风俗通》(1,6,7,12,15)。②虞夏时有阴国。商时阴长生有诗云:惟予之先,佐命唐虞。所指即阴国,见《姓考》(17)。以国为氏。③阴,周时采邑(故城在今河南卢氏东北)(11,60,62)。以邑为氏。④春秋时齐管仲之孙管修,自齐奔楚,为阴大夫,因以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6,7,9,12)。【变】 亦作��,〔��〕、零、〔霒〕(17)。【望】 南阳(17,21,60,418)。【布】 台湾台北、台中、台南、高雄(64,68,261)、黑龙江尚志、牡丹江、山西汾阳、北京、河南郑州、荣阳、陕西渭南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阴竟,商末时人,见《史记·龟荚传》(60,62)。阴寿,隋时武威人,以功进位上柱国,拜幽州总管,封赵国公(6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乐亭、景县、尚义,山东之平邑、东平,山西之太原,河南之卢氏,江西之金溪、永修,福建之清流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《姓氏词典》 据 《史记·龟荚传》 注云:商末有阴兢,乃阴姓的最早记载。②郑樵注云: “姬姓。管夷吾七代孙修,适楚 (按: 适楚,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 引 《元和姓纂》 作 ‘适梦’,误),为阴大夫,因以为氏。” 此之 “”,当指春秋时楚之下阴,汉置县,故城在今湖北光化县西。此以邑为氏,系出姬姓。③郑樵注引 《风俗通》 云: “阴康氏之后。周有阴不佞,阴里人。” (按: 《姓氏考略》 注引 《姓氏急就篇》 云: “阴,周采地。大夫阴忌。阴不佞、阴里,其后氏焉。” 称“阴里” 为大夫名,《姓氏词典》注本此,与郑樵所引不同。) 或称: 今河南卢氏县东北有阴地城。④郑樵又注: “后周赐姓邱月阴氏,隋复旧姓。” (按: 邱月阴,当为 “邱目陵” 之误。)

汉代有阴长生,新野人,隐士; 隋有阴寿; 宋有阴信臣、阴络,登科; 又有阴悼,凤翔人; 明有阴子椒,荆门知州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Lǐn/Liin【源】 系廪姓所改(63)。

  • 烏古

    读音:Wūgǔ【源】 乌古,辽时女真部落名,为以部为氏(60),至金时改称乌古论氏,至元时又改称乌古孙氏,明时又复为乌古氏,至清时改为乌库哩氏(181)。《姓氏词典》收载。其据《姓考》注云:“以部

  • 读音:chī【源】①周有絺邑,以邑为氏(24,60)。或,絺为春秋时晋大夫食邑(故城在今河南沁阳西南),因氏(17)。②周武王时司寇苏忿生之后,见《姓谱》(17)。【变】与郗同(17)。【望】晋阳(1

  • 富斯庫

    读音:Fùsīkù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墨络古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 一作〔富思库〕(180,260)。满代满族姓氏。世居墨络古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
  • 读音:Dōu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62)。罕见姓氏,《中文大字典》 转引 《姓苑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汉代有兜题。

  • 读音:qǐ【源】①见《姓苑》(9,12,15,17)。②蒙古族姓(369)。 【望】渭阳(17,418)。 【布】安徽淮南(362)、台湾(68,261)、云南建水(409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 【人

  • 純狐

    读音:Chúnhú【源】 古有纯狐国,见《国名纪》,以国为氏。后羿妻即为纯狐氏(17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有载。其注“纯” 引 《路史·国名记》 云: “纯狐氏,字姮娥,羿妻

  • 读音:Bèng【综】 见《贵姓何来·古今姓氏表》(77)。蚌埠,地名,在今安徽省,或以为氏。

  • 獯鬻

    读音:Xūnyù/Hsunyu【综】 源出不详,见《中日姓氏汇编》(401)。

  • 读音:Zài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广西之灌阳有分布。此姓系灌阳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源。(按: 扗,乃“在”之本字,当与“在”同源,或用以分族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