雁
【源】 ①见《姓苑》(60,62)。当以善射雁者之后以为氏(60)。②汉时匈奴人姓,见《通鉴》(242)。【布】 安徽淮南(362)、江苏武进(314)、江西丰城(357)、北京、四川成都(91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雁疵,汉武帝时匈奴裨王,降汉封渠侯,见《汉书·功臣表》(242)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天津之武清、山西之长治、陕西之韩城、广东之新会、贵州之从江、四川之成都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转引 《姓苑》亦收载; 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 “当是以善射雁,因为氏。”
【源】 ①见《姓苑》(60,62)。当以善射雁者之后以为氏(60)。②汉时匈奴人姓,见《通鉴》(242)。【布】 安徽淮南(362)、江苏武进(314)、江西丰城(357)、北京、四川成都(91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雁疵,汉武帝时匈奴裨王,降汉封渠侯,见《汉书·功臣表》(242)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天津之武清、山西之长治、陕西之韩城、广东之新会、贵州之从江、四川之成都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转引 《姓苑》亦收载; 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 “当是以善射雁,因为氏。”
读音:Biétiēlǐdǎi元代蒙古族姓氏,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收载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译作“拜托里岱”。
读音:Wúqiū【源】 系自田氏。战国时齐宣王封弟子毋丘,以绍胡氏之祀,赐姓胡毋氏,其后分三姓,胡毋、毋丘、毋氏(69)。按,姓氏书上,毋、毌、母三字多有混淆,不易辨别。疑毋丘同毌丘,胡毋同胡母。【变
读音:Hǎlǔwū元代“色目人” 姓氏。为元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; 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译作“哈鲁歹”。
读音:Sòng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台湾云林、屏东、台南等地均有此姓(64,68,261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浙江之椒江,贵州之三都,山西之太原、运城、太谷等地均有分布。椒江市公安局提供,《山西人
读音:lóu一那蒌氏改为蒌氏。(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)后魏改那蒌氏为蒌氏。(见《万姓统谱》)
读音:Dòuwén【源】 斗伯比之子斗子文(亦称斗榖于菟)之后,因氏(6,7,9,17,60)。
读音:Yǎo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二十五史人名索引》收载,“元有咬难、咬信哥; 明有咬住。”未详其源。
读音:Èmótuō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尼玛察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 ①亦作〔鄂谟託〕(70)、〔鄂谟托〕(180)。②清满洲镶黄旗中有鄂穆它氏(259),镶黄旗满洲马甲
读音:Méng【综】 彝族姓。云南漾濞小村乡有此姓。
读音:ào tún金姓。奥屯曰曹。(见《金史·国语解》)▲<金>奥屯襄,上京路人,元帅左都监。<元>奥屯茂,大名人,河东陕西都转运使。金代女真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