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Diān

【源】 ①周文王之贤臣太颠(一作泰颠)之后,以名为氏(9,12,15,60)。②春秋时晋大夫颠颉之后(7,12,17)。③颠坡,一作颠轸坂,在今山西平陆东北70里,为春秋时虞国之地,后归晋国,居者或以地为氏,见《左传》(62)。【望】 绛郡(17,418)。【布】 大陆有此姓(91)。


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晋大夫颠颉之后。”颠颉曾随晋公子重耳出逃列国,后为文公(重耳)所杀,其后或以名为氏。②又云: “或言周乱臣太颠之后。” (按:太颠,“文王四友”之一,或称其为 “贤臣”,不知郑樵因何特书其为乱臣。此亦以名为氏。) ③又,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 “颠��, 虞地, 后为晋地。 见 《左传》。故晋有颠姓, 望出绛郡。”颠��, 即虞坂 (按: 《中国姓氏大全》写作“颠陵阪”; 《姓氏词典》 写作 “颠��坂”),在今山西平陆东北。

唐代有颠文��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步騭又

    读音:Bùzhìyòu【综】 源不出详,见《中日姓氏汇编》(401)。

  • 尉繚

    读音:Wèiliáo【综】 尉缭子为秦王政时大梁人,见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(35)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注云: “历史上的复姓。战国中期兵家尉缭的后代。著有《尉缭子》。”或音yù

  • 读音:Chénɡ/Chernɡ【源】 见《万姓统谱》(15)。【人】 枨锦,明时河南郸县人,永乐中江苏句容县训导(15,21,24)。

  • 子服

    读音:zǐ fú【源】 系自姬姓,春秋时鲁桓公之子公子庆父之曾孙仲孙蔑,其子为仲孙佗,谥懿伯,字子服,其后以为氏(7,9,12,17)。【望】 鲁郡(17,418)。【变】 作〔丁服〕(63),误。【

  • 齊他拉

    读音:Qítālā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,其据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注云: “满族姓。清咸丰时呼伦贝尔副都统萨克慎,姓此氏。”(按:疑此即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所收“奇塔喇” 氏。参见该条。)

  • 熊扛尼

    读音:Xióngkángní普米族姓氏。今云南之宁蒗、永年有分布。出自 “百门岁母贡” (汉意:威武的豹子山)部落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普米族》有载,未详其他。

  • 闾公

    读音:lǘ gōng太公之后有闾公氏。(见《卢若虚石录》)

  • 大征

    读音:Dàzhēng《姓氏词典》据《姓苑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下邳 (今江苏邳县) 人有此姓。”未详其他。

  • 潘六奚

    读音:Pānliùxī【源】匈奴人姓。右谷蠡王潘六奚没于魏,其子孙以潘六奚为氏,后人讹误以为破六韩,见《北齐书·破六韩传》(27,70,242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有载。其注“破六

  • 读音:Yáo【综】源出不详。河北三河(285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上海、江西之新馀、四川之成都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姓谱》亦收载,未详其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