騖
【源】 《国名纪》云:夏有骜侯。当以国名为氏(骜即敖,春秋时郑地,故城在今河南荥阳西北)。《吕览》云:屈骜之后以骜为氏(17,62)。
【源】 《国名纪》云:夏有骜侯。当以国名为氏(骜即敖,春秋时郑地,故城在今河南荥阳西北)。《吕览》云:屈骜之后以骜为氏(17,62)。
读音:Sàisǒu【综】佤族姓。世居云南沧源岩帅地区,并有大、小赛叟之分,大赛叟称布拉,小赛叟称绵用。汉姓为赵(161)。
读音:yì mén【源】 居于弋门,因以为氏(60,62)。【望】 渔阳,见《姓苑》(17)。渔阳人有弋门氏。(见《姓苑》)
读音:Qūjiāng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贵姓何来·古今姓氏表》(77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王述民 《新编注音千家姓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Yì易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,一是源于姜姓,齐国姜子牙之后有易姓。二是以地名为姓氏。武王伐纣时,姜尚任军师,协助武王取得了胜利,武王封他于齐。后来又封他的子孙于易地,这一部分姜尚的后代于是以
读音:Ēndū'ní景颇族姓氏,意为“铁匠”,当以职业为姓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景颇族》。
读音:Níshā’ěr【综】 清正黄旗蒙古马甲恒泰之妻为尼沙尔氏(260)。
读音:Bùgǔlǔkè元代蒙古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阿实克布哈继妻,即姓布古鲁克氏,封顺宁王夫人。
读音:Éqíkè【综】 柯尔克孜族部落名。亦作〔额奇克〕(429)。清乾隆年间迁入黑龙江富裕县,后改为常氏(204)。柯尔克孜族姓氏。清乾隆间由阿勒泰地区迁入黑龙江富裕县。本旧部落名,或
读音:Lǎ′nà【综】 清满洲人姓。喇纳瑚什布,清满洲镶蓝旗人,理藩院副事(61)。少数民族姓氏。其源不一: ①为清代满族姓氏。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收载,其注云: “满族姓,清初
读音:gōu【音】 句有3音,均为姓,且源出不同,参见句(Gòu)、句(Jù)姓。【源】 ①《山海经·大荒东经》有困民之国,句姓(60)。②出自少昊氏,叔子重为句芒木正,世不失职,以官为氏(6,7,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