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七恶

七恶

证名。指患疮疡时出现的险恶证候。是判断疮疡预后的方法之一,往往与五善并称。①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六十一:“烦躁时嗽、腹痛渴甚,或泄利无度,或小便如淋,一恶也;脓血大泄,肿焮尤甚,脓色败臭,痛不可近,二恶也;喘粗短气恍惚嗜睡,三恶也;目视不正,黑睛紧小,白睛青赤,瞳子上视者,四恶也;肩项不便,四肢沉重,五恶也;不能下食,服药而呕,食不知味,六恶也;声嘶色脱,唇鼻青赤,面目四肢浮肿,七恶也。”②《外科正宗》卷一:“一恶神志昏愦,心烦舌干,疮形紫黑,语言呢喃;二恶身体强直目睛斜视,疮流血水,惊悸不宁;三恶形容消瘦,脓清臭秽,疮处软陷,不知疼痛;四恶皮肤枯槁,鼻动声嘶,痰多喘急;五恶形容惨黑,口渴囊缩;六恶周身浮肿,肠鸣呕呃、大便滑泄;七恶恶疮倒陷,形如剥鳝,四肢逆冷,污水自流。”临证出现其中四项则危重难治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九炁(qì 气)丹

    《景岳全书·新方八阵》卷五十一方。熟地黄八两,制附子四两,肉豆蔻(面炒)、炮姜、吴茱萸、补骨脂(酒炒)、荜拨、五味子各二两,炒甘草一两。为末,炼蜜或山药糊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六十至一百丸,开水送下。治

  • 胞生肉沙

    病证名。梁翰芬《眼科学讲义》:“肉沙之证,风热之邪,滞在太阳,气血凝结所致。胞皮内生红粒,状如碎沙粒,藏在胞皮之内,旧说称为鱼子,其大者,即谓之为石榴,色红,日久不除,必致连累睛珠,多致昏瞆。”参见鱼

  • 水霞翳障

    病名。清·佚名《眼科捷径》:“此眼初患之时,因肝脏壅热,肝受毒风,时常发歇不定,致令乌珠生翳如葱白,浓淡如水霞之状。”即冰瑕翳深外障。详该条。

  • 青风还睛散

    《医宗金鉴·眼科心法要诀》卷七十七方。茯苓、人参、防风、地骨皮、车前子、羌活、川芎、细辛各等分。为粗末,水煎,去渣,食后服。治青风内障之虚证。

  • 排脓托毒

    简称排托。即内托中的托毒透脓法。详内托条。

  • 马氏眼药

    即马应龙眼药,见该条。

  • 针灸薪传集

    针灸著作。夏少泉等编。本书系夏少泉等根据其师承淡安讲授针灸时的笔记整理汇编而成。第一编经穴考证;第二编取穴法、要穴功用;第三编为针灸歌赋的简注;第四编针灸治疗各论,汇集了多种针灸配方。

  • 假葡萄藤

    见《广西中草药》。为爬山虎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哺乳疳

    病证名。由哺乳失宜而成的疳疾。小儿长期缺乏营养,或乳食伤脾,均能导致脾胃积热,灼损津液而形成本病。症见形体消瘦,毛发痿黄易脱,面色黄黯,腹部胀大,时有潮热,皮肤松弛,囟门低凹,头骨不合等症。治宜健脾利

  • 凉粉果

    见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。为木馒头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