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出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九。又名臊疳。指下疳痛而兼痒,溃而不深,形如剥皮烂杏。即疳疮的一种。
证名。指咳嗽兼见抽搐症状者。《幼幼发挥》:“咳嗽发搐,视其病之新久,如初咳嗽时,痰盛气促,连声不止,而不能治,发搐者,宜葶苈丸,苏叶煎汤下,利去其痰,咳止搐亦止矣……如发搐后变嗽者,此风邪入肺也,宜人
《幼科发挥》卷一方。白术一两,陈皮七钱五分,苍术、厚朴(姜汁炒)、枳壳(面炒)、半夏、青皮、神曲、麦芽、山楂各五钱,炙甘草各三钱。为细末,蒸饼为丸,黍米大,每服二十至三十丸,米饮送下。治小儿伤食成积,
治则。出《素问·痿论》。阳明属胃,主受纳水谷,化生气血,营养全身,滋润宗筋。阴阳经脉总会于宗筋,宗筋起约束骨节而使关节滑利的作用。痿证多因阳明经脉不足,使宗筋松弛所致,故有此说。然肝肾不足,下元亏虚也
见内经拾遗方论条。
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为人参商品之一种,详人参条。
见医灯续焰条。
【介绍】:参见钱瑛条。
见《南京民间药草》。为半枝莲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生卒】:?~1187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字子和。洛阳(今河南洛阳)人。早年从父学儒,其后专心钻研医书,尤致力于伤寒,晚年撰《伤寒补亡论》20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