舌苔突然消失,如剥脱样的舌象。多属胃阴枯竭、胃气大伤的证候。如见舌的后半部剥苔,是病邪入里未深而胃气已伤。舌前半部剥苔,是表邪虽减,但胃肠有积滞或有痰饮;舌心剥苔是阴虚、血虚或胃气受伤。《辨舌指南》: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马尾连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文江人。撰有《医方大成》等书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地胆之别名,详该条。蚘,蛔的异体字。详蛔虫条。
指若干肌腱的集合处。《素问·痿论》:“阴阳总宗筋之会,会于气街。”参见宗筋条。
参见幼幼集条。
见《医学入门·本草》。即大枣,详该条。
见丹溪先生医书纂要条。
【介绍】:见杨继洲条。
出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。意,意念;是五脏精气所化生的情志活动之一,为脾所藏。思虑过度可伤脾,影响脾的健运而出现食欲不振、胸腹痞满等病症。参见五脏所藏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