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外科启玄》卷一。妇女孕期患痈疽疔毒之症,宜用调气安胎、托里解毒之剂。对于妊娠禁忌药,诸如活血、攻下、破气及有毒之类方药,不用或慎用。
病名。指感受秋燥之邪而偏热者。与凉燥相对而言。《重订通俗伤寒论·秋燥伤寒》:“久晴无雨,秋阳以曝,感之者多病温燥。”初起多见身热头痛,干咳无痰,即或有小量咯痰亦粘腻不爽,气逆而喘,咽喉干痛,鼻干唇燥,
荄,草根。草荄指以根入药的植物类药,见《素问·移精变气论》。
病名。见《银海精微》。即花翳白陷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何第松条。
见《植物名实图考长编》。为博落回之别名,详该条。
骨名。见《伤科汇纂》。即下横骨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刘涓子鬼遗方》卷一。即额疽发生在左右额角者。见该条。
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落地生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元、明、清代医官职称。为太医院的高级官职。元代置太医院使2人,始设于1285年(至元二十二年),官阶正二品,以后各代略有增减,其官阶亦有变化。参见太医院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