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天宝本草》。为阴地蕨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诊察小儿指纹的部位。见《奇效良方》。即气关。详该条。
泛指外感风邪的病证。《素问·三部九候论》:“所言不死者,风气之病及经月之病。”
即瞳神。《灵枢·大惑论》:“骨之精为瞳子。”详瞳神条。
指肝胆俱有实邪壅塞其经,甚而横逆犯脾胃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左手关上脉阴阳俱实者,足厥阴与少阳经俱实也。病若胃胀呕逆,食不消,名曰肝胆俱实也。”
即祟脉。详该条。
医论著作。元·朱震亨撰于1347年。1卷。共有论文41篇,着重阐述“阳常有余,阴常不足”的医理。在治则上主张并长于运用滋阴降火之法以及和血疏血、导痰行滞诸法。临床强调观形察色,切脉问证,尤重脉诊。所发
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。为萝芙木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二。沙通痧。详痧条。
证名。指内外障之有额板、眉棱骨部疼痛之表现者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“额板眉棱骨痛也……元气弱者,则有内证(指内障)之患;若兼火者,则有外证(指外障)之病。”(《张氏医通》卷八)。多种内外障眼疾均可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