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太阴

太阴

经脉名称之一。包括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。与阳明经互为表里。《素问·阴阳离合论》:“广明之下,名曰太阴”。本经多血少气。因位于三阴经的最表层,故有“太阴为开”之说。②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外台秘要》。位于小腿内侧,内踝上8寸,胫骨内侧缘后凹陷中。主治脚气直刺0.5~1寸。艾炷灸3~7壮;或艾条灸5~15分钟。③经穴别名。出《外台秘要》。即中都,见该条。④推拿穴位名。出陈氏《小儿按摩经》。即右侧太阳穴。能发汗或止汗。《保赤推拿法·分推太阳穴太阴穴法》:“太阴穴在右眉外梢”。《幼科铁镜·面各穴图》:“太阴,女,重揉此穴发汗,男,揉此止汗。”⑤小儿面部望诊的部位。即文台外侧稍上之处。《奇效良方》:“太阴上红脉现,伤寒之候,主壮热鼻塞。”参见文台、武台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濡泻

    病名。出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。又称濡泄、湿泻、洞泄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七十四:“寒湿之气,内客于脾,则不能裨助胃气,腐熟水谷,致清浊不分,水入肠间,虚莫能制,故洞泄如水,随气而下,谓之濡泻。”详濡泄、湿

  • 导便

    即导法。详该条。

  • 红浮萍

    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满江红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黄蜡

    出《金匮要略》。为蜂蜡之一种,详该条。

  • 正骨

    ①专门治疗骨、关节、软组织及内脏损伤的一门医学分科。元代官方医学增设了“正骨兼金镞科”所以《世医得效方》在卷十八有“正骨兼金镞科”一栏。《医宗金鉴》卷九十:“今之正骨科,即古跌打损伤之证也。”②指尺骨

  • 三泪

    证名。《银海精微》:“三泪:一曰冷泪,二曰热泪,三曰眵泪。一冷泪,不赤不痛,无翳无膜。凡早起迎风有泪,或至秋迎风有泪,其泪自出,病在肝也。二热泪,如糊粘下与上睑皮,有红有肿,眼罔不见日,夜见灯火泪涌出

  • 野狐丝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菟丝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小腿骨

    胫、腓骨的统称,见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要旨》。

  • 黑靥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奇效良方》。又名倒靥、黑疮倒靥、陷伏。痘疮收靥时,外感寒邪,腠理复闭,身痛四肢微厥,痘转青紫或呈黑色者为黑靥。出痘时感受风寒或毒气弥盛,心热与外热壅郁,蒸腾不消,毒复入里;或食少腹泄,脏腑

  • 五行之一。指一类阳性、热性的事物或亢进的状态。①生理性的火,为阳气所化,生命的动力,具有温养肌体,促进脏腑气化功能的作用。如少火、命门之火等名详该条;②病因六淫之一,与暑热同性,但无明显季节性,参见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