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又名胎垢、蛇身、蛇胎。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:“鳞体者,谓皮肤之上,如蛇皮鳞甲之状,故又名蛇体,此由气血否(痞)涩,不能通润于皮肤……。”类似鱼鳞病。治宜养血活血,如四物汤加味。亦可用僵蚕、蛇蜕
【介绍】:南宋医生,龙溪(今福建漳州)人。编集《本草单方》十五卷,已佚。
即解部学的听小骨。有槌骨、砧骨、镫骨,左右合计共六块。详各条。
病名。见《目经大成》卷二。即椒疮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。多由胃火炽盛或阴虚胃热,火热循经上炎所致。若症见牙痛、口臭、其牙喜冷恶热。治宜清泻胃火,凉血止痛。方用清胃散。若牙痛、口燥咽干,五心烦热。治以清胃滋阴止痛,方用玉女煎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知母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解剖名。见《银海精微》。即眼睑。详该条。
出《本草图经》。为旋花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为千日红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素问·藏气法时论》。指葵、韭、薤、藿、葱等五种蔬菜,有充实健康之益,是平衡饮食中的重要辅助食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