杂医科
古代医学分科之一。元代分医学为十三科,杂医科系专门治疗杂病的学科。参见十三科条。
古代医学分科之一。元代分医学为十三科,杂医科系专门治疗杂病的学科。参见十三科条。
【介绍】:见吴嗣昌条。
见《千金翼方》。为肉桂药材之一种,系加工除去栓皮者,详肉桂条。
出《岣嵝神书》。为柳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自我按摩的方法。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九十九。生门即脐部。屏住呼吸,鼓起腹部,用手掌摩腹部一周。能调整三焦之气。
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黄水芋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脉经》。即月经。详该条。
①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马兰之别名。②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野菊之别名。③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蟛蜞菊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证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二。又名有应。即疔疮旁再生一小疮,谓之应候。可用针挑破小疮,以泄其毒。疔疮有应候者易治;若旁无小疮者为无应候,亦称无应。其毒甚,难治。
出谢文祥《救产全书》。即胞衣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外科证治全生集》卷一。指生于小腿肚的痈。证治见外痈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