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橛骨

猜你喜欢

  • 善色

    疾病反映在面部的色泽表现为明润含蓄者,表示脏气未衰,病较轻浅。《素问·五藏生成篇》所描述的“青如翠羽”、“赤如鸡冠”、“黄如蟹腹”、“白如豕膏”、“黑如乌羽”等,均属善色。

  • 惊膈吐

    出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即惊吐。见该条。

  • 麻杏苡甘汤

    即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,见该条。

  • 真脏色

    五脏精气败露的颜色。其色显而不泽,枯槁无华。《素问·五脏生成》描述的“青如草兹”、“黄如枳实”、“黑如始”、“赤如衃血”、“白如枯骨”等,均是真脏色的出现,显示内脏有较严重的疾病。例如黄色,若面目全身

  • 头痛花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芫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修事指南

    书名。1卷。清·张撰。撰年不详。首为炮炙论,总论制药之法;其次分论232种药物的炮炙方法。主要参考雷敩以后各家本草著作及有关资料编成。1928年以后,本书又先后被改名为《制药指南》或《国医制药学》印行

  • 斗底风

    病名,见《重楼玉钥》卷上。系咽喉肿痛,胸前亦红肿,汤水难下之病症。多由肝胃火毒炽盛,痰毒邪火上冲咽喉所致。症见咽喉肿痛,吞咽不利,胸前红肿,痰壅气喘,身发寒热等。《重楼玉钥》:“此症初起吞咽不下,但胸

  • 眉棱骨

    骨名。额骨的眶部。眼眶的上缘。

  • 小儿五脏病证

    小儿五脏病的证候表现。《小儿药证直诀·五藏病》:“肝病,哭叫目直,呵欠,顿闷项急。心病,多叫哭惊悸,手足动摇,发热饮水。脾病,困睡,泄泻,不思饮食。肺病,闷乱哽气,长出气,气短喘息。肾病,无精光畏明,

  • 痿黄

    病证名。即萎黄。见《金匮要略·黄疸病脉证并治》。指身黄而色不润泽,但两目并不发黄的病症。详萎黄、黄胖、脱力黄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