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六十五。即小儿紧唇。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为天葵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六律中的六阳律之一。详六律条。
消渴病之一。《类证治裁·三消》:“有虫渴,脏腑生虫,耗津液而成消渴,苦楝子汤。”
①证名。《医学纲目》卷十一:“颤,摇也;振,动也。”指头部或四肢掉摇抖动之症。多由阴血不足,筋脉失养,肝阳偏亢,阳盛化风,或气虚、心虚、痰浊相挟所致。轻者有时手足颤振或头摇,重则手抖不能持物,足不能行
病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五。可表现为多种症状。《医学入门·痫》:“心痫,面赤,口张,摇头,马嘶。”《景岳全书》卷四十一:“面赤目瞪,吐舌啮唇,心烦气短,其声如羊者曰心痫。”《医林绳墨》卷六以痫症因惊
即齿衄。详该条。
出《本草图经》。为旋复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外台秘要》。即腹结,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审视瑶函》。症与眼弦赤烂同,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