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济生方》卷二方。人参寸许,胡桃(取肉)五个。加生姜五片,水煎,临卧服。治胸满喘急,不能睡卧。《医说》卷三曾载此方,并注为《夷坚志》方,又名观音人参胡桃汤。
病名。见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又名惊振翳。由于眼受各种外伤,直接或间接损及黄精(晶状体)所致。初始可有目赤痛,畏光流泪,视力减退等证。失治,黄精变混浊,甚则失明。初起宜平肝清热,活血化瘀,用石决明散或镇
见《金匮要略》。即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,见该条。
经穴名,代号GB7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曲发。属足少阳胆经。足太阳、少阳之会。位于头颞部,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之交点处;或于平齐耳尖之横线与耳屏根直上的交点处取穴。布有耳颞神经颞支和
病名。指咳而小便自出者。《素问·咳论》:“肾咳不已,则膀胱受之;膀胱咳状,咳而遗溺。”治用茯苓甘草汤、《校注医醇賸义》加味茯菟汤等。参见咳嗽条。
煎药法之。气味芳香的药物如薄荷、木香、砂仁等,是借其挥发油取效的。如煎煮过久,则其有效成份可挥发失效,故宜在其它药物将煎好时才放入,稍煎即可。另外,大黄后下,可使其泻下作用更显著。
温阳法之一。治疗肝肾虚寒引起的小腹疼痛,疝气等。常用当归、肉桂、小茴香、沉香、吴茱萸等,如暖肝煎(见《景岳全书》)。
【介绍】:见周之藩条。
病名。《增广灵验验方新编》上册:“吊阴痛不可忍,此症两条筋从阴吊起至乳上疼痛,身上发热,宜用川楝汤。”
【介绍】:唐代医家。撰《删繁药咏》3卷,已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