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耳痒

耳痒

病证名。见《医贯》。本病多由肝风扰动,肾虚火炎所致。症见耳中作痒,甚则奇痒难忍。治宜固肾清肝,祛风止痒。内服救痒丹(川乌大黄天麻栀子灵仙根、蔓荆子茯苓、益智、茯神仙灵脾白芷各15克,醋煅京墨、麝香各3克,蜜丸如芡实大,每服0.15克,一日二次)。外以蜀椒12克,泡芝麻油30毫升,少许滴耳;或以胡桃油煨热适度滴耳中。此外尚可以川乌鲜者,削如枣核大,尾部穿一线,乘湿塞耳中,将线头留于耳外,以便取出,日换数之。本病似外耳道真菌病或外耳道湿疹之类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鬼城

    经外奇穴别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即十宣穴,见该条。

  • 丙辛化水

    运气术语。指凡逢丙辛为水运。《素问·天元纪大论》:“丙辛之岁,水运统之。”

  • 与阴相对的一类事物或性质。我国古代哲学家认为阴阳是贯串于一切事物的两个对立面,阳一般代表轻清的、功能的、亢进的、运动的、上升的或热性的一面;阴一般代表重浊的、形质的、衰退的、静止的、下降的或寒性的一面

  • 肉苛

    病名。指肌肉顽木沉重,不知痛痒寒热之症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寒客至,沉阴化,湿气变物,水饮内搐,中满不食,皮肉苛,筋脉不利,甚则胕肿身后痛。”《素问·逆调论》:“人之肉苛者,虽近衣絮,犹尚苛也,是

  • 二气双调散

    《医醇賸义》卷二方。人参、茯苓、当归身、牛膝各二钱,山药、枸杞子、肉苁蓉各三钱,陈皮、砂仁各一钱,半夏、青皮(蜜水炒)各一钱五分,沉香(人乳磨冲)五分。水煎服。治关格。

  • 腰脚冷痹

    证名。因风寒湿毒之气侵袭腰脚所致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四十四:“夫腰脚冷痹者,由风寒湿三毒之气,共伤于人,合而成痹也。此皆肾弱髓虚,为风冷所搏故。肾居下焦而主腰脚,其气荣润骨髓,今肾虚受于风寒,湿气留滞于

  • 清肝活络汤

    《马培之外科医案》方。当归、赤芍药、新绛、桃仁、青皮、郁金、参三七、枳壳、苏梗、泽兰、瓦楞子。水煎服。治闪挫胁痛,瘀凝于络,肋骨肿胀者。

  • 新会橙

    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甜橙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足底。《素问·通评虚实论》:“跖跛寒,风湿之病也。”

  • 目下弦

    指下眼睑。见目弦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