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阳明厥

猜你喜欢

  • 秘制太和丸

    《萧山竹林寺妇科秘方考》方。制香附、制苍术、藿香、防风、前胡、苏叶、薄荷叶、厚朴、草果、姜半夏、乌药、陈皮、焦麦芽、砂壳、炒枳壳、焦山楂各四两,白蔻仁、木香、茯苓、川芎、羌活、白芷、甘草各三两。为细末

  • 皱脚

    病证名。见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。妊娠晚期,胎体渐长,气机失畅所致。症见脚部浮肿,皮肤色苍粗厚,无其它不适,休息后即消失者,一般产后可自愈。若孕后气血虚弱,下元不足,湿气下注而不痛者,宜顺气养血汤(曾鼎

  • 加味泻白汤

    《症因脉治》卷一方。桑白皮、地骨皮、桔梗、杏仁、防风、黄芩、栝蒌仁、知母、薄荷、枳壳、橘红、甘草。水煎服。治外感风邪伤肺,恶寒发热,咳嗽痰喘,腋下作痛,痛引缺盆,脉右寸浮紧。若口渴,加石膏、天花粉、竹

  • 钱经纶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彦腥。秀水(今浙江嘉兴)人,康熙年间(1662~1723年)名医,撰有《脉法须知》一书(1853年刊行)。

  • 对待

    脉诊中,把两种形状、性质相对的脉象并列,作为对比的方法。如浮沉、迟数、滑涩、虚实、大小等。《医原》:“经以浮沉、缓急、大小、滑涩八脉……即于八脉中,分对待、微甚……。”

  • 疽病方

    《马王堆汉墓帛书·五十二病方》方。白蔹、黄芪、芍药、肉桂、干姜、川椒、茱萸(应作吴茱萸)各等分。为末,每服一三指大撮,入一杯酒中,日服五、六次。治疽病。若骨疽,倍白蔹;肉疽,倍黄芪;肾疽,倍芍药。

  • 风毒牙痛

    病证名。见《秘传证治要诀》卷五。症见风毒及热壅上攻,牙龈疼,或齿缝有红肉胬出。治宜祛风解毒、清热止痛。可选用清胃散、玉女煎、三仁汤、黄连温胆汤等加减。参见牙痛、齿壅等条。

  • 寒气霍乱

    病名。见《症因脉治·霍乱》。因阳气素虚,中气不足,偶值时令寒邪,直中三阴所致。证见恶寒身痛,腹痛吐、利,唇青爪青,脉多沉迟等。治宜温运。方用理中汤、补中汤、四逆汤。内有积滞者用治中汤。参见寒湿霍乱、霍

  • 热厥心痛

    证名。指热郁气逆所致的心痛。《活法机要·心痛证》:“热厥心痛者,身热足寒,痛甚则烦躁而吐,额自汗出,知为热也。其脉浮大而洪,当灸太溪及昆仑,谓表里俱泻之,是谓热病汗不出,引热下行,表汗通身而出者愈也。

  • 产后积聚初起

    病名。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:“产后积聚、因产后劳伤,脏腑虚弱、为风冷所乘、风冷搏于脏腑,与气血相结而致。……宜大延胡散。”(延胡、赤芍、木香、乌药、牛膝、寄奴、桔梗、厚朴、川芎、当归、香附、陈皮、丹皮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