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着噤。见《幼幼新书》卷五。详着噤条。
证名。见《医林绳墨·汗》。指两腋下多汗。有因肝虚挟热者,治以补肝养血为主,用六味地黄丸加减。有因少阳挟热者,治宜和解少阳,清化湿热,用小柴胡汤、逍遥散。并可外用牡矾丹擦出汗处。
病证名。小儿内有积热所致的痫证。《太平圣惠方》第八十五卷:“夫小儿热痫者,由气血不和,内有积热之所致也。”其症口眼相牵,手足抽掣,腰背强直,口中吐沫,鼻里作声,颈项反张,壮热啼哭。治宜退热除痫。用羚角
病证名。见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。即目衄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唐代医生。撰有《箧中方》3卷。
参见肘后备急方条。
指八种淋症。①指冷、热、气、劳、膏、砂、虚、实等八淋,见《华氏中藏经·论淋沥小便不利》。②指劳、血、热、气、石、膏、砂、冷等八淋,见《东医宝鉴·内景篇》。
即阳明腑证。详该条。
见《天宝本草》。为乌桕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陈氏秘传》。即肘关节脱臼。详手臂出臼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