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典籍>幼科切要>伤寒门

《幼科切要》伤寒门·

小儿伤寒有五法∶一曰发表∶其症脉浮,发热身痛,恶寒脊项强,气喘咳嗽,头痛,四肢拘急,口舌和,脉不沉,口不渴,二便如常。方用麻黄桂枝青龙之属。

一曰解肌∶脉尺寸俱长,目痛鼻干,漱水不欲咽。方用葛根汤、升麻葛根之属。

一曰和解∶脉不浮不沉,往来寒热,呕吐胁痛,胸前胀满,耳聋,头汗盗汗,目眩口苦。方用大小柴胡之属。

一曰攻里∶脉至沉而有力,潮热恶热,腹痛下利,手足心液有汗出,咽干齿燥目不明,谵语发狂,小腹满,下利清黄水,不得眠,小便多,自汗,外证头痛发热俱罢。方用白虎、小承气、六一顺气之属。

一曰救里∶脉沉无力,下利清谷,小便清长,四肢厥冷,呕吐清水涎沫,背恶寒,蜷卧武、白通之属。麻黄汤 治太阳经伤营,发热无汗恶寒。麻黄(体虚少用)桂枝杏仁炙草(各等分) 水煎服,得汗而解。桂枝汤 治太阳经风伤卫,发热自汗恶风。桂枝(一钱五分)白芍生姜(各二钱) 红枣(五枚)甘草(一钱) 水煎温服。大青龙汤 治太阳症见风脉。麻黄(八分)石膏(二钱)桂枝(一钱)杏仁(七粒) 炙草(五分) 水煎温服。小青龙汤 治表不解,心下有水气,干呕或咳或噎或喘。麻黄桂枝白芍半夏(各一钱)甘草干姜北辛(各五分) 五味(十二粒) 水煎凉服。葛根汤 治阳明胃经目痛鼻干不眠。

粉葛(二钱)赤芍桂枝麻黄炙草(各五分)葱白(三茎)生姜(三片) 红枣(二枚) 为引,水煎服。

如恶寒倍加麻黄,恶风倍加桂枝。如阳明腑病,不恶寒,有汗而温,当白虎汤。升麻葛根汤 治邪在阳明经 无汗恶寒发热。升麻粉葛赤芍炙草(等分) 水煎服。

柴胡柴胡(三钱)沙参黄芩法夏 炙草(各一钱)生姜(一片) 红枣(三枚,为引) 水煎服。

按此经无出入路,不可汗下,止此方和解之。如兼阳明症,方加葛根、芍药。如尚有恶寒等症,用大柴胡汤。

太阳经,表之表也,行身之背;阳明经,表之里也,行身之前;少阳经,半表半里也,行乎两胁之傍。过此则少阴、太阴、厥阴,俱入脏而为里。

柴胡汤 治表症未除,里症又急,汗下兼行。柴胡黄芩白芍(各一钱) 法夏(八分)大黄(七分)枳实(四分)生姜(三片) 红枣(三枚) 水煎服。

白虎汤 治身热大渴而有汗,脉洪大者服此,无渴者不宜。

石膏(二钱)知母(二钱)甘草(一钱)粳米(一撮) 水煎服。

调胃承气汤 治太阳阳明不恶寒,反恶热,大便秘结而呕,日晡潮热。大黄(二钱)芒硝甘草(各一钱)生姜(五片) 水煎热服。

大承气汤 治阳明太阴谵语五六日,不大便,腹痛,烦渴,并少阴舌干,口燥,日晡发热,脉沉实者。大黄(三钱) 紫朴枳实芒硝(各二钱)生姜(五片) 水煎服。

小承气汤 治六七日不大便,腹胀满闷,症在太阴,无表症,汗后不恶寒,潮热狂言而喘者。大黄(三钱) 紫朴枳壳(各二钱) 水煎服。桃仁承气汤 治外症已解,大便黑,小便利,为瘀血症。大黄(二钱)桃仁(七粒)桂枝芒硝炙草(各一钱) 水煎服。

凡用三承气汤,须以手按小儿自胸至腹,果有硬处,手不可近,又看其舌之燥滑如何,然后分别。当急下者,宜用大承气渴;可少与者,宜小承气汤;宜微和胃气者,宜调胃承气汤。

小建中汤 治伤寒腹中急痛,阴阳相乘。桂枝(一钱)白芍(三钱) 炙草饴糖(各一钱)生姜(三片) 红枣(三枚) 水煎服。

阴症腹痛,不大便,桂枝芍药汤;腹痛甚,桂枝大黄汤;腹痛自利,小便清白,宜四逆汤、理中汤。

黄 建中汤 治伤寒汗后身痛脉迟弱者。

箭 (蜜,三钱)白芍(二钱) 安桂 炙草(各一钱)生姜(三片) 红枣(五枚)

水煎好,入饴糖二匙,再煎一沸,或泻者饴糖不用。汗多耗损,阴气不能荣养筋骨,故痛。阳虚故脉迟,汗后故脉弱。此乃创建中气,使生长荣卫,通行津液,则表不虚而身痛自愈。

理中汤 治太阴病自利不渴,寒多腹痛。条参焦术(各二钱)干姜炙草(各一钱) 水煎温凉服。

真武汤 治汗发过多,心下惊悸,头眩身 ,振振欲擗地者。

附子(二钱)白芍(一钱)茯苓(二钱) 焦术(一钱五分)生姜(一片) 水煎温凉服。

白通汤 治少阴下利无脉。

附子(三钱)干姜(一钱五分)葱白(三茎) 水浓煎冷服。麻黄附子细辛汤 治少阴病始得发热脉沉。麻黄附子(各二钱)细辛(一钱) 水浓煎温服。

四逆散 治阳元极,血脉不通,四肢厥冷,在臂胫之下。若阴症,则上过平肘,下过夫膝也。柴胡白芍枳实甘草(等分) 水浓煎热服。玄参升麻汤 治发斑咽痛。玄参(一钱五分)升麻甘草(各一钱) 水浓煎热服。

阳毒升麻汤 治赤 狂言吐脓血。升麻(一钱五分)***射干黄芩(各一钱) 拣参(二钱)甘草(八分) 水煎热服。桃仁汤 治狐惑声哑。桃仁(十粒)槐花子(二十粒)艾叶(一钱) 红枣(二枚) 水浓煎,空心热服。黄连***汤 服桃仁汤后服。***川连(各二钱)川乌(四个)木香(三钱) 水煎服。牛蒡汤 治发热不透,余毒在心包络,令瘥后昏烦,甚至手足搐搦或寒或热。牛蒡升麻牛膝南星(各六钱)

上为末,每服五分,酒调下,每日三次。牡蛎泽泻汤 治前证腰以下浮者。牡蛎( )泽泻葶苈花粉(等分)

上为末,每服一钱,米饮调下。

黄龙汤 治发热不退,或寒热往来。柴胡(三钱)黄芩赤芍甘草(各二钱)生姜(三片) 红枣(二枚) 水煎热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