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本草纲目》。为槐耳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十五络脉之一。原称足少阴之别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足少阴之别,名曰大钟,当踝后绕跟,别走太阳,其别者,并经上走于心包,下外贯腰脊。”本络脉发生病变,可见气逆烦闷,实则小便不通;虚则腰脊疼痛。
见《泉州本草》。为胡颓子叶之简称,详该条。
统指肾虚。其中多指肾阴虚。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香附之别名,详该条。
涎的别名。俗称口水。参涎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六。即箕门痈。见该条。
病名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溃疝腹筋急。”即疝。详该条。
亦称项脊强。指后项背脊间肌肉筋脉牵强板滞不适。见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。多由风冷乘袭足太阳经,或气血凝滞,脉络不和所致。治宜温散、通络等法。方用葛根汤、姜黄散、香苏散等。又因负重背脊外伤疼痛者,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红毛七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