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赤水玄珠·呕吐哕门》。又称呕苦。详该条。
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旋覆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外科启玄》卷六。由风热郁滞肌肤所致。其症生于背部神堂穴、膈关及膈俞穴处。初起皮肤瘙痒剧烈,继起燎浆水泡,搔破后溃烂见骨。治宜托里解毒。内服加味补血汤,外敷太极黑铅膏。
治法之一。①具有温通阳气,振奋心脉的作用。少阴病内有真寒,外有假热,表现为四肢厥冷,脉微细欲绝,身反不恶寒,面色浮红的戴阳证,用通脉四逆汤(见《伤寒论·辨少阴病脉证并治》)。②妇女产后气血虚弱,无乳或
见伤寒论注条。
舌体肿胀而增大。即舌肿,参见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正宗》卷四。即颏痈。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元代医家。山东东平人。精医术,撰有《如宜方》二卷。
指五脏相剋而传,导致经气绝。如心属火,肺属金,心病传肺,为火剋金,金被火消亡。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:“心之肺,谓之死阴。”张志聪注:“五脏相克而传谓之死阴。”
见《东北药用植物志》。为荭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