痧证之一。《疫痧草·辨论疫邪由来》:“疫痧者,疫毒直干肺脏,而喉烂气秽,甚者直陷心包,而神昏不救,瞬息之间,命遂夭殂,毒气传染,枉死甚众。”参见烂喉痧条。
【介绍】:南北朝至隋初医生,河内野王(今河南境内)人,精于诊脉,善用针灸治病。
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为甘遂之别名,详该条。
肝脏亏虚的一类病证。如肝气不足而失其刚强之性,则使人恐惧胆怯。肝不藏血或肝阴亏损,则多梦易惊,卧寐不宁或筋痿无力、爪甲枯脆等症。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:“肝病者……虚则目无所见,耳无所闻,善恐,如人将捕
【生卒】:十六世纪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健斋。南丰(今江西南丰)人。著有《医学入门》一书,论述外感、内伤、杂病及临床各科疾病,简要易懂;对于习医规格论述较详,对于医学普及有一定促进作用。但过于强调“医
即瞳仁。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存乎人者,莫良于眸子。”汉·刘熙《释名》卷二:“童子,或曰眸子。”
经验方。见《中华医学杂志》1975;(6)。丹参、赤芍药各15克,桃仁9克,三棱、莪术各3~6克。水煎服。用于子宫外孕腹腔内血液已凝成血肿包块者。实验研究:有扩张血管作用;有促进消除腹盆腔血液或血肿包
书名。一名《傅氏女科全集》、《女科全集》。旧题:清·傅山撰。约成书于十七世纪。4卷。1827年始有初刊本。其中《女科》2卷,内容有带下、血崩、鬼胎、调经、种子、妊娠、小产、难产、正产、产后等10门,共
见《景岳全书·新方八阵》卷五十一方。即玉泉散第二方,见玉泉散条。
《证治准绳·女科》卷一方。炒当归、炒阿胶、白芷、续断、炮姜、川芎、炙甘草各四两,熟地黄五钱,炮附子、白芍药、肉桂各二两,吴茱萸、白术各三两,炒蒲黄八钱。为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空腹温酒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