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二。其形黑紫如熏梅状,如遍身有梅疮,内有一二个疔疱,则令遍身疮不发,须针刺其毒,入追毒丹,服土茯苓加托毒之品,随证治之。
【介绍】:见沈贞条。
①分布于胞宫上的脉络。《素问·奇病论》:“胞络者,系于肾,少阴之脉贯肾……。”②胞,作包。指心包络。《素问·痿论》:“悲哀太甚则胞络绝。”《医门棒喝》卷一:“胞络居于膻中,……盖心脏如人,包络如人穿之
【介绍】:见高士亿条。
病名。出《喉科杓指》卷三。又名攒齿疳,即钻牙疳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疫证发疹的疾患。见《疫疹一得》卷上。由于感受疫疠之邪,热毒内盛,外发于肌肤所致。疫疹见紧束有根、色紫或黑者为热盛毒重。轻老一病即发,毒愈重则透发愈迟,有迟至四、五日而仍不透者。初起时,伴见恶
病名。《外科十三方考》下编:“此痔内硬,头小根大,时作痒痛。”治宜化肉膏(桑枝灰、麻梗灰、广石灰、威灵仙、川乌、草乌、野芋头、生半夏、巴豆),再以生肌散收口。相当于血栓性外痔。
与围药、箍药同义。是在肿疡周围,敷布一圈湿润药泥。有使疮形缩小高突,容易化脓溃破和制毒扩散的作用。一般用于肿疡初起,溃脓后余肿未消,亦能帮助消肿。通常阳证用金黄散,选用葱汁、麻油、菊叶、丝瓜叶捣汁调敷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静叔。又字叔卿。山东益都人。编有《得心录》一书,已佚。据《四库全书提要》称,该书包括十九方,皆为自制,其中包括为照顾贫穷人无力购买人参等贵重补药而创制的代用方剂。
二十四节气之一。《群芳谱》:“气寒而将雪矣,第寒未甚而雪未大也。”这时我国黄河流域一般开始下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