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。4卷。清·张秉成撰。刊于1904年。本书汇编古今常用成方290余首,分为补养、发表、攻里等21类,每方编成七言歌诀,并详释病因、方义,作为初学入门读物。建国后有排印本。
见《东医宝鉴·内景篇》卷二。即大蓟散,见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春脚集》卷二。指胃脘气机失调所致胃脘部疼痛。《经验奇方》卷下:“胃气痛,此症甚者,每晨吐清水,或连头痛。制香附二钱,良姜一钱五分,砂仁末八分。如病重常吐清水,加吴茱萸二钱。右药水煎热服。”亦
见《贵州草药》。为龙舌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棕榈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指少阴。《素问·大奇论》:“二阴急,为痫厥。”张景岳注:“二阴,少阴也。……脉急者为风寒,邪乘心肾,故为痫为厥。”②指前阴、后阴。《素问·金匮真言论》:“开窍于二阴。”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肾主二
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盱水(今江西境内)人。曾任澧阳(今湖南澧县)教授,撰《产乳备要》,已佚。
见育婴秘诀条。
病证名。五脏水肿病之一。指脾阳虚困,不能运化水湿所致的水肿。《金匮要略·水气病脉证并治》:“脾水者,其腹大,四肢苦重,津液不生,但苦少气,小便难。”参见水肿、十水条。
类中风病证之一。因悲哀过度,精神消耗,肺气闭郁化热而引起的类中风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