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经前失眠

经前失眠

病证名。亦名经行不寐。指经前或经行则失眠,甚至通宵不寐经期过后则恢复正常的病症。多因阴虚火旺心脾两虚、心肝火旺所致。阴虚火旺是阴血亏耗,心火偏旺或肾阳不足,经行时经血下注,阴血愈虚,不能上济心火,症见失眠,甚通宵不寐,伴有口干咽燥,心烦懊憹,治宜养血清心安神,方用黄连阿胶汤;若思虑过度,劳伤心脾,阴血不足,阴不敛阳、症见失眠多梦、伴有纳谷不香、头晕神疲、治宜健脾养血、宁心安神、方用归脾汤加减;若肝郁化火,心肝火旺、上扰心神、则兼见头痛头晕、口苦咽干、心烦易怒,治宜清肝泻热安神、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一纪

    记年单位。《素问·天元纪大论》:“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。”以一年有二十四节气算,故一纪相当于三十年。

  • 条剂

    外用药的一种剂型。将药末附粘于纱布条上,或单用药末加浆液搓成药条,插入伤口,用以化脓或腐蚀瘘管。

  • 日午发搐

    病证名。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因日午潮热引起抽搐,由心火亢旺所致者。临床特点为每逢巳、午、未时发搐,心神惊悸,目上视,白睛赤色,牙关紧,口内流涎,手足动摇。当补肝治心,治心用导赤散,凉惊丸;补肝,用地黄

  • 西塘感证

    书名。3卷。清·董废翁撰。本书专论四时感证,内容分总论、本病、变病、兼病四部分。本病以六经分症,治法分正治、从治;对变病、兼病诸证分析尤详,其中包括一些危症的救治;末附妊孕伤寒。董氏立论本于《医学纲目

  • 牙疔风

    病名。《喉科心法》:“不分上下内外,生于牙缝之间,初起寒热交作,牙齿疼痛,疮形如粟,红紫坚硬,若麻木漫肿腮颊,神昏者凶,由胃经火毒而成。即服六神丸。”参见牙疔条。

  • 王光祐

    【介绍】:见刘翰条。

  • 淋丝

    淋病症状之一。慢性淋病时尿液一般透明,但可见棉花纤维样物浮游于尿中,由包皮垢、上皮细胞、脓球等构成,故名。详淋病条。

  • 蚂蚁草

    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鸡眼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唐传那保

    见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。为藏茄之藏语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产后完谷不化

    病名。俗名产后水谷利。素体脾胃虚弱,复因产后劳倦伤脾,转输失职所致。症见泄泻完谷不化。治宜温阳健脾祛瘀。方用生化汤加益智仁、砂仁、豆蔻、木香、柴胡、升麻、陈皮、党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