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文江人。撰有《医方大成》等书。
病证名。慢惊风夹有热痰者。由于病久脾损阴消,以致虚火亢盛,烦渴喜饮;水谷停蓄,痰浊易生,形成痰热相兼,虚中夹实的半阴半阳症候。其症午后身热,口渴烦饮,胸脘胀闷,呼吸气促,泛吐痰涎,心烦不寐,时发抽搐。
【生卒】:十七世纪中叶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右陶。槜李(今浙江嘉兴县西南)人。因见当时痧胀等疾疫流行,而疗法不多,乃根据儿科诊治痧疹之理,采集前人有关经验,撰成《痧胀玉衡》一书(1675年刊行),论述
经穴名。代号SJ9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手少阳三焦经。位于前臂背侧,肘尖(尺骨鹰咀)下5寸,尺、桡两骨间。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,前臂内侧皮神经,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和骨间掌侧神经;并有前臂骨间背侧动、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达可,又字枫山。武林(浙江杭县)人。善于脉诊,辑有《济世养生集、便易经验集》(又称《养生经验合集》)等书。
研制方。见《新编中成药手册》。黄芪、茯苓、大枣、鸡血藤。冲剂,每服15~30克,一日三次,开水冲服。功能益气补血,健脾和胃。治白细胞减少症,及病后体虚、脏腑亏损所致的免疫功能下降等症。
运气术语。在泉六气的数理。《素问遗篇·刺法论》:“详其地数之等差。”谓審察其地运规律相差不等。
书名。5卷(一作3卷)。元·朱震亨著述,明·程充校订。刊于1481年。此书并非朱氏自撰,由他的学生根据其学术经验和平素所述纂辑而成。明初的两种刻本均有后世医家增附的一些内容,程氏为了尽可能恢复原著面貌
【介绍】:见吕应钟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金匮要略·痰饮咳嗽病脉证治》。为痰饮、悬饮、溢饮、支饮四种饮证的总称。详各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