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白花丹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蜣螂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医林绳墨·喘》。又名火炎上喘,或火炎肺胃喘。指火热上逼,气粗而盛的气喘。《丹溪心法·喘》:“戴云:火炎上喘者,乍进乍退,得食则减,食已则喘。”本证多因胃有实火,膈有稠痰,痰火上冲,肺气不降
见《南宁市药物志》。为阳桃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药用植物名录》。为牛至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肛门奇痒出虫,及局部红肿的证候。为湿热积滞,虫蚀于肛所致。外用苦参、地肤子、百部煎水温浸。参见阅小儿肛痒条。
又名魄门、后阴、谷道。简称肛。《证治要诀》:“肛门者,……又曰魄门。”参见魄门条。
【介绍】:见钱瑛条。
见明·黄省曾《种芋法》。即芋头,详该条。
书名。见《隋书·经籍志》。5卷,作者陶氏(阙名),已佚。